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2-26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心智游移概述 | 第13-16页 |
·心智游移的概念及频率 | 第13页 |
·心智游移的产生机制 | 第13-15页 |
·当下关注理论 | 第13-14页 |
·执行控制观 | 第14页 |
·控制失败观 | 第14页 |
·元认知假说 | 第14页 |
·过程发生框架 | 第14-15页 |
·常用的心智游移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心智游移的功能 | 第15-16页 |
·创造力概述 | 第16-19页 |
·创造力的概念 | 第16页 |
·创造力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创造力研究的天赋观 | 第16页 |
·创造力研究的实用主义方法 | 第16-17页 |
·创造力研究的心理测量学方法 | 第17页 |
·创造力实验研究 | 第17页 |
·创造力研究的社会-人格方法 | 第17页 |
·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观 | 第17-18页 |
·创造力研究的汇合取向 | 第18页 |
·创造力的双通道模型 | 第18-19页 |
·工作记忆容量概述 | 第19-20页 |
·工作记忆容量的定义 | 第19页 |
·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 | 第19-20页 |
·心智游移与创造力 | 第20页 |
·心智游移与工作记忆容量 | 第20-21页 |
·工作记忆容量与创造力 | 第21-23页 |
3. 问题提出 | 第23-26页 |
·研究现状 | 第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第26-55页 |
研究一: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吗?——外部动机的作用 | 第26-35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被试 | 第26页 |
·研究程序 | 第26-27页 |
·工具 | 第27-30页 |
·1-back任务 | 第27-28页 |
·UUT任务 | 第28页 |
·心智游移频率量表(见附录二) | 第28-29页 |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见附录三) | 第29-30页 |
·研究结果 | 第30-34页 |
·心智游移频率量表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之间的相关 | 第30-31页 |
·两组被试在1-back任务上的行为绩效 | 第31-32页 |
·两组被试在1-back任务上的Probe频率分析 | 第32-33页 |
·两组被试在UUT任务上的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UUT任务的独创性回归分析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研究一小结 | 第35页 |
研究二:相同任务负荷条件下,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 | 第35-43页 |
·研究目的 | 第35-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被试 | 第36页 |
·研究程序 | 第36页 |
·工具 | 第36-39页 |
·O-back任务 | 第36-37页 |
·Ospan任务 | 第37-38页 |
·UUT项目 | 第38页 |
·量表 | 第38-39页 |
·研究结果 | 第39-42页 |
·三份量表之间的相关 | 第39-40页 |
·O-back任务上的probe频率分析 | 第40-41页 |
·UUT得分与心智游移频率量表、probe到的心智游移频率之间的关系 | 第41页 |
·以WMC高低分组,探讨UUT得分与probe到的心智游移频率之间的关系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页 |
·研究二小结 | 第42-43页 |
研究三:不同任务负荷条件下,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 | 第43-55页 |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7页 |
·被试 | 第43页 |
·研究程序 | 第43-45页 |
·WMC高低分组预实验 | 第43-45页 |
·正式实验 | 第45页 |
·工具 | 第45-47页 |
·UUT项目 | 第45-46页 |
·三种背景任务 | 第46页 |
·联合型瑞文测验 | 第46页 |
·人格特质的开放性维度量表(附录五) | 第46-47页 |
·研究结果 | 第47-53页 |
·UUT评分的一致性 | 第47-48页 |
·瑞文智力测验和开放性量表的描述性数据 | 第48-49页 |
·O-back任务和2-back任务的行为绩效 | 第49-50页 |
·三种背景任务下probe到的心智游移频率 | 第50-51页 |
·三种背景任务下的酝酿效应 | 第51-52页 |
·三种背景任务下的其他效应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研究三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部分 总结 | 第55-62页 |
1. 综合讨论 | 第55-58页 |
·心智游移的利与弊 | 第55-56页 |
·心智游移如何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 | 第56-57页 |
·执行控制在心智游移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中扮演的角色 | 第57-58页 |
2. 总体结论 | 第58-59页 |
3.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第59-62页 |
·创新点 | 第59页 |
·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未来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一:UUT项目类别 | 第70-71页 |
附录二:Mind Wandering频率调查问卷 | 第71-73页 |
附录三:认知需求问卷 | 第73-74页 |
附录四:UUT评分指导语 | 第74-75页 |
附录五:开放性维度量表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