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和CO对超薄钯膜渗氢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氢同位素分离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0-26页 |
·氢气分离方法 | 第10-11页 |
·深冷分离法 | 第10-11页 |
·变压吸附法 | 第11页 |
·膜分离纯化法 | 第11页 |
·钯膜的概述 | 第11-15页 |
·钯的基本性质 | 第11-12页 |
·钯膜的氢脆现象 | 第12-13页 |
·钯膜的透氢机理 | 第13-15页 |
·钯膜在TEP中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影响钯膜渗氢性能的因素 | 第16-24页 |
·影响透氢速率的因素 | 第16-23页 |
·钯膜组分 | 第16-17页 |
·钯膜厚度 | 第17-18页 |
·温度 | 第18-19页 |
·氢气分压差 | 第19-20页 |
·非渗透气体组分 | 第20-23页 |
·浓差极化效应 | 第23页 |
·影响选择性的因素 | 第23-24页 |
·评述与论文选题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3页 |
·实验系统描述 | 第26-28页 |
·钯膜的预处理方法 | 第28页 |
·钯膜渗氢性能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钯膜的选择性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钯膜渗氢通量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纯氢渗透通量实验方法 | 第29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9-30页 |
·钯膜分离氢气过程中浓差极化效应的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浓差极化系数的定义 | 第30-31页 |
·浓差极化相关实验方法 | 第31页 |
·CO抑制钯膜渗氢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31-33页 |
·竞争性吸附系数定义 | 第32页 |
·H_2/CO钯膜分离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超薄钯膜纯氢渗透性能研究 | 第33-39页 |
·钯膜的预活化 | 第33-34页 |
·钯膜的选择性 | 第34-35页 |
·压力指数n | 第35-36页 |
·渗氢系数K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He浓差极化效应的影响研究 | 第39-49页 |
·氦气浓度对浓差极化程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操作压力对浓差极化程度的影响 | 第40-43页 |
·原料气流量对浓差极化程度的影响 | 第43页 |
·温度对浓差极化程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压力、温度、氦气浓度的对浓差极化程度的综合影响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CO对钯膜渗氢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9-61页 |
·竞争性吸附效应 | 第49-52页 |
·CO浓度对渗氢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压差对CO抑制作用的影响 | 第53-54页 |
·温度对CO抑制作用的影响 | 第54页 |
·压力指数的变化 | 第54-55页 |
·CO在钯上的TPD实验以及原位红外分析 | 第55-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杂质气体浓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压力条件 | 第59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