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 第9-13页 |
| ·概述 | 第9-10页 |
| ·水滑石的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 ·水滑石的性质 | 第11页 |
| ·水滑石的剥层 | 第11-13页 |
| ·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 | 第13-14页 |
| ·概述 | 第13页 |
| ·介孔二氧化硅制备 | 第13-14页 |
| ·介孔二氧化硅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 ·药物缓释 | 第14-16页 |
| ·概述 | 第14-15页 |
| ·药物载体的分类 | 第15页 |
| ·缓释药物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水滑石纳米晶片制备及其表征 | 第17-27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7-18页 |
| ·实验部分 | 第18-19页 |
| ·CO_3~(2?)柱撑Mg-Al水滑石制备 | 第18页 |
| ·盐-酸法制备NO_3~?、SO_4~(2?)柱撑水滑石 | 第18页 |
| ·水滑石剥离 | 第18页 |
| ·样品表征 | 第18-1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 ·水滑石剥离 | 第19-21页 |
| ·样品表征 | 第2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5-氟尿嘧啶插层水滑石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 第27-40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 ·水滑石的制备 | 第28页 |
| ·水滑石剥离 | 第28页 |
| ·FU/LDH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8-29页 |
| ·5-FU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29页 |
| ·5-FU负载量测定 | 第29页 |
| ·缓释实验 | 第29-30页 |
| ·样品表征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 ·样品表征 | 第30-36页 |
| ·缓释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 ·缓释动力学研究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中空二氧化硅@水滑石核壳材料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 第40-55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制备 | 第41-42页 |
| ·5-FU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 | 第42页 |
| ·FU/HMS@LDH核壳材料制备 | 第42页 |
| ·缓释实验 | 第42页 |
| ·样品表征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 ·样品的零点荷点 | 第43页 |
| ·样品的表征分析 | 第43-50页 |
| ·缓释性能 | 第50-51页 |
| ·缓释动力学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56页 |
|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