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资阳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2章 区域概况 | 第12-16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12-13页 |
·勘探潜力分析 | 第13-14页 |
·地震地质条件 | 第14-16页 |
·表层地质条件 | 第14页 |
·深部地震地质条件 | 第14-16页 |
第3章 前期勘探资料分析 | 第16-26页 |
·采集方法认识 | 第16-17页 |
·前期资料品质分析 | 第17-21页 |
·原始单炮记录分析 | 第17页 |
·叠加剖面分析 | 第17-18页 |
·频谱分析 | 第18-21页 |
·前期观测系统分析 | 第21-25页 |
·最大炮检距 | 第21-23页 |
·覆盖次数 | 第23-25页 |
·前期勘探存在的不足 | 第25-26页 |
第4章 观测系统设计 | 第26-48页 |
·采集参数论证 | 第26-41页 |
·主要地球物理参数 | 第26-29页 |
·分辨率分析 | 第29-31页 |
·采样间隔 | 第31页 |
·面元大小 | 第31-34页 |
·最大炮检距 | 第34-37页 |
·道间距 | 第37页 |
·偏移孔径 | 第37-38页 |
·接收线距 | 第38-39页 |
·覆盖次数 | 第39-41页 |
·观测系统设计 | 第41-48页 |
·设计原则及选择思路 | 第41-42页 |
·观测系统设计 | 第42-48页 |
第5章 激发、接收技术研究 | 第48-78页 |
·激发技术研究 | 第48-74页 |
·激发药量选择 | 第48-55页 |
·激发井深选择 | 第55-61页 |
·束试验激发因素评估 | 第61-74页 |
·接收技术研究 | 第74-77页 |
·检波器型号选择 | 第74-77页 |
·选择的激发、接收因素 | 第77-78页 |
第6章 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 第78-100页 |
·单炮资料分析 | 第78-80页 |
·监控剖面分析 | 第80-88页 |
·频率分析 | 第88-96页 |
·单炮频率分析 | 第88-90页 |
·单炮频率分析 | 第90-96页 |
·观测系统适应性分析 | 第96-100页 |
·覆盖次数分析 | 第96-98页 |
·炮检距、方位角分布分析 | 第98-99页 |
·炮检距冗余度分析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