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选择性CO2吸附与分离多孔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引言第11-13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简介第13-15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结构第13-14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分类第14-15页
   ·计算化学介绍第15-18页
     ·量子化学方法第15-16页
     ·分子力学方法第16-17页
     ·分子模拟方法第17-18页
   ·MOFs在气体吸附存储/分离领域的应用第18-20页
     ·CO_2的吸附与分离第18-19页
     ·其他气体的存储与分离第19-20页
   ·计算化学方法在MOFs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第20-22页
   ·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材料的制备、改性及表征第25-35页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5-26页
     ·实验试剂第25页
     ·实验仪器第25-26页
   ·材料合成第26-27页
     ·UiO-66的制备第26页
     ·UiO-66-SO_3H的制备第26-27页
     ·UiO-66-S03H材料的改性第27页
   ·表征技术第27-29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7-2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8页
     ·热重分析(TGA)第28页
     ·红外光谱(FT-IR)第28页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性质第28-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3页
     ·UiO-66与UiO-66-SO_3H的形貌(SEM)第29页
     ·UiO-66与UiO-66-SO_3H晶体结构分析(XRD)第29-30页
     ·UiO-66与UiO-66-SO_3H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0页
     ·改性后NH_3@UiO-66-SO_3H材料的表征第30-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材料对CO_2/N_2、CO_2/CH_4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第35-52页
   ·引言第35页
   ·吸附模型第35-37页
     ·Langmuir模型第35-36页
     ·Dual-site Langmuir模型第36-37页
   ·实验部分第37-39页
     ·吸附剂与吸附质第37页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37-38页
     ·穿透曲线的测定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51页
     ·吸附等温线第39-45页
     ·等量吸附热第45-46页
     ·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预测第46-48页
     ·穿透曲线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Bio-MOFs-n(n=11,12,13和14)材料孔道内烷基链的“柔性”效应研究第52-64页
   ·引言第52-53页
   ·材料模型与计算方法第53-56页
     ·材料模型第53-54页
     ·势能模型与力场参数第54-56页
     ·吸附模拟细节第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验证力场第56-57页
     ·Bio-MOF-13孔道内正丁基链的“柔性”效应对CO_2吸附的影响第57-59页
     ·Bio-MOF-14孔道内正戊基链的“柔性”效应对CO_2吸附的影响第59-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4-67页
   ·全文总结第64-65页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乙酸基-5-氧烟酸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上转换NaYF4:Yb,Tm/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