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VDAC的结构 | 第9页 |
·VDAC的N端结构域 | 第9页 |
·VDAC的C端结构域 | 第9页 |
·VDAC蛋白的功能 | 第9-11页 |
·VDAC蛋白调控物质运输及能量代谢 | 第9-10页 |
·VDAC蛋白与细胞凋亡 | 第10-11页 |
·植物中VDAC的功能 | 第11页 |
·VDAC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11-12页 |
·用于亚细胞定位的两种技术 | 第12-13页 |
·原生质体转化法(Protoplast transformation method) | 第12页 |
·基因枪转化法(Particle bombardment transformation method)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OsVDAC2和OsVDAC7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4-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5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实验设备 | 第14-15页 |
·相关PCR引物设计 | 第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日本晴叶片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制备 | 第15-17页 |
·OsVDAC2与OsVDAC7基因的扩增 | 第17页 |
·OsVDAC2与OsVDAC7基因的回收 | 第17页 |
·OsVDAC2与OsVDAC7基因的克隆 | 第17-18页 |
·T载体上目的片段和pM999-GFP载体的双酶切及回收 | 第18-19页 |
·pM999-GFP载体与OsVDAC2、OsVDAC7片段的连接 | 第19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与鉴定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日本晴叶片总RNA的提取及OsVDAC2和OsVDAC7的PCR扩增 | 第20-21页 |
·pM999-OsVDAC2-GFP和pM999-OsVDAC7-GFP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1-23页 |
·讨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4 个OsVDAC基因的原生质体转化及亚细胞定位 | 第24-3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实验设备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植物瞬时表达载体质粒的提取及原生质体的转化 | 第26页 |
·取样及观察 | 第26页 |
·植物瞬时表达载体与细胞器定位蛋白共转化 | 第26页 |
·结果分析 | 第26-32页 |
·pM999-OsVDAC-GFP融合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26-27页 |
·原生质体表达条件的摸索 | 第27-28页 |
·4个OsVDAC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28-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第4章 基因枪转化对OsVDAC3和OsVDAC5的亚细胞定位 | 第34-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实验设备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基因枪转化法 | 第35-36页 |
·OsVDAC3和OsVDAC5的基因枪转化 | 第36页 |
·Confocal观察结果 | 第36页 |
·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基因枪轰击参数及质粒浓度的条件摸索 | 第36-37页 |
·OsVDAC3和OsVDAC5的基因枪转化 | 第37-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