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1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5-18页 |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6-18页 |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8页 |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 第18-19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9-32页 |
·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 | 第19-20页 |
·传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1-32页 |
·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构筑 | 第21-27页 |
·特殊形貌纳米材料的构筑 | 第27-30页 |
·复合纳米材料的构筑 | 第30-32页 |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1页 |
第二章 MOFs衍生的多孔Fe_2O_3/Zn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41-57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6页 |
·试剂与原料 | 第42-4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6页 |
·仪器与表征 | 第46页 |
·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46-47页 |
·形貌分析 | 第47-49页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第三章 双模板法制备中空@多孔Co_3O_4纳米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 第57-71页 |
·前言 | 第57-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纳米碳球制备 | 第59页 |
·中空@多孔Co_3O_4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59-60页 |
·样品表征 | 第60页 |
·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60-61页 |
·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61-63页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四章 茶渣基Co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 第71-85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实验试剂 | 第72-73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73页 |
·仪器与表征 | 第73页 |
·电池的组装及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2页 |
·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74-75页 |
·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75-76页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6-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第五章 MoO_2/石墨烯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85-103页 |
·前言 | 第85-87页 |
·实验部分 | 第87-90页 |
·试剂与原料 | 第87-88页 |
·实验仪器 | 第88页 |
·制备方法 | 第88-89页 |
·结构表征 | 第89页 |
·电化学能测试 | 第89-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8页 |
·产物的物相与组成 | 第90-93页 |
·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93页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93-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