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冻雨、降雪的层结特征统计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冰冻天气的气候学研究 | 第9-10页 |
| ·冻雨发生的天气形势 | 第10-11页 |
| ·冻雨天气过程的垂直结构 | 第11-12页 |
| ·冻雨天气地面气象要素 | 第12页 |
| ·地形与冻雨发生的关系 | 第12-13页 |
| ·冻雨发生的物理机制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介绍 | 第16-22页 |
| ·资料介绍 | 第16-18页 |
| ·地面观测资料 | 第16页 |
| ·探空仪器及数据 | 第16页 |
| ·雨滴谱数据 | 第16-18页 |
| ·参数计算方法 | 第18-22页 |
| ·湿度值计算公式 | 第18-19页 |
| ·云顶高度 | 第19页 |
| ·云底高度 | 第19-20页 |
| ·微物理量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我国南方冻雨统计及发生机制研究 | 第22-32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冻雨日数、暖层出现概率与海拔高度关系 | 第24-26页 |
| ·暖层冻雨分类及其形成机制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 第四章 冻雨与降雪层结特征比较与区分研究 | 第32-44页 |
| ·降雪云底高度、云顶高度、云厚比较 | 第32-37页 |
| ·冻雨与降雪区分研究 | 第37-42页 |
| ·根据云顶温度的区分 | 第37页 |
| ·对-10≤CTT<-5℃区间的区分 | 第37-42页 |
| ·冻雨与降雪的区分方法总结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威宁冻雨与降雪的微物理观测研究 | 第44-54页 |
| ·观测期间降水情况 | 第45-47页 |
| ·四次过程大气探空曲线变化 | 第47-50页 |
| ·降水过程微物理特征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55页 |
| ·缺点及展望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