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页 |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一)失地农民 | 第15页 |
| (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 第15-16页 |
| (三)土地补偿费 | 第16页 |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 (一)土地价值理论 | 第16页 |
| (二)责任政府理论 | 第16-17页 |
| (三)社会支持理论 | 第17页 |
| 三、相关理论基础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盘锦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18-29页 |
| 一、盘锦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状况的基础调研 | 第18-22页 |
| 二、盘锦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行政策 | 第22-24页 |
| (一)现行政策的内容 | 第22-24页 |
| (二)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24页 |
| 三、盘锦市与辽宁省内各沿海城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比较分析 | 第24-29页 |
| 第四章 盘锦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 一、盘锦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一)参保覆盖面不广泛 | 第29页 |
| (二)保险待遇水平比较低 | 第29-30页 |
| (三)参保费全由个人承担 | 第30-31页 |
| (四)保险基金筹集与监管存在困难 | 第31页 |
| 二、盘锦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 (一)政策设计缺乏灵活性 | 第31-32页 |
| (二)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 | 第32页 |
| (三)缺少配套政策的有力支持 | 第32-33页 |
| (四)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盘锦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完善对策 | 第35-39页 |
| 一、提高政策设计的科学性与和合理性 | 第35-36页 |
| (一)扩充参保范围做到分类施保 | 第35页 |
| (二)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 第35-36页 |
| (三)科学合理地制定缴费标准 | 第36页 |
| 二、拓宽筹资渠道并实现保值增值 | 第36-37页 |
| (一)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 第36页 |
| (二)加强基金监管拉大保值增值空间 | 第36-37页 |
| 三、优化养老保险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对接 | 第37-38页 |
| (一)丰富补偿安置政策内容 | 第37页 |
| (二)制定政策确保再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 第37-38页 |
| (三)增加对经济困难群体的政策倾斜 | 第38页 |
| 四、强化责任意识为政策运行提供稳定支持 | 第38-39页 |
| (一)做到政府责任公开明确 | 第38页 |
| (二)提高失地农民自身参保意识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附录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