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硅质藻类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7页
1 绪论第17-2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我国海洋沉积硅藻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23-25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5-27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创新点第26-27页
2 研究区域概况第27-31页
   ·黄海概况第27-29页
     ·地理条件第27页
     ·气候特征第27-28页
     ·水文特点第28页
     ·环流、水团第28页
     ·径流第28-29页
   ·长江口海域概况第29-31页
     ·地理条件第29页
     ·气候条件第29页
     ·水文特点第29页
     ·环流第29-30页
     ·径流第30-31页
3 材料及研究方法第31-41页
   ·样品的采集第31-33页
   ·沉积物样品的处理和分析第33-38页
     ·沉积硅藻的纯化、鉴定第33-36页
     ·硅藻数据的分析方法第36-37页
     ·沉积物粒度的测定、分析第37-38页
   ·水样的处理和分析第38-41页
     ·水样的处理第38-39页
     ·叶绿素的测定、分析第39页
     ·营养盐的测定、分析第39-41页
4 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硅藻的分布特征第41-57页
   ·沉积硅藻的鉴定及物种概况第41页
   ·沉积硅藻的绝对丰度、物种多样性的分布特征第41-45页
   ·沉积硅藻组合的空间格局第45-51页
     ·沉积硅藻组合划分第45-47页
     ·沉积硅藻组合丰度、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物种第47-51页
   ·分析讨论第51-55页
     ·比较沉积硅藻绝对丰度、物种多样性的分布特征第51-52页
     ·分析沉积硅藻组合的空间格局第52-53页
     ·对比各沉积硅藻组合的绝对丰度、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物种第53-55页
   ·小结第55-57页
5 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硅藻的环境指示意义第57-95页
   ·研究区域主要环境特征分析第57-73页
     ·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粒度分析第57-62页
     ·海表温度第62-64页
     ·盐度变化第64-66页
     ·营养盐状况第66-73页
   ·研究区域浮游硅藻群落和叶绿素a分析第73-79页
     ·浮游硅藻群落第73-75页
     ·实测叶绿素a分析第75-79页
   ·环境指示物种的筛选第79-87页
     ·暖水种—小眼圆筛藻第79-81页
     ·近岸种—小等刺硅鞭藻、爱氏辐环藻、柱状小环藻第81-85页
     ·重要优势物种—具槽帕拉藻、星形柄链藻第85-87页
   ·分析讨论第87-94页
     ·沉积硅藻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对应分析第87-89页
     ·沉积环境对表层沉积硅藻群落特征的影响第89-91页
     ·物种对温度的指示作用第91-92页
     ·物种对盐度的指示作用第92-93页
     ·物种对营养盐水平的指示作用第93-94页
   ·小结第94-95页
6 结语第95-99页
附表1 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及硅鞭藻的物种生态习性第99-113页
附图1 主要硅藻种和硅鞭藻种图版第113-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个人简历第141-143页
论文列表第14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菊芋中不同聚合度天然菊糖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对海水酸化生理响应的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