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东仁沟注水示范区综合治理方案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8页
   ·问题提出第8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8-1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8-9页
     ·主要技术路线第9-10页
     ·主要创新点第10-11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1-22页
   ·油田概况第11页
   ·地层特征第11-18页
     ·地层发育概况第11页
     ·地层划分及对比第11-18页
   ·构造特征第18-22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8页
     ·微构造特征第18-22页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第22-29页
   ·区域沉积背景第22页
   ·长 2、延10及延9油层组沉积相分析第22-29页
     ·沉积相类型及微相划分第22-25页
     ·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第25-29页
第四章 储层特征第29-47页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29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29-36页
     ·储层物性的一般特征第29-31页
     ·储层物性解释模型第31页
     ·储层物性的宏观分布特征第31-36页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第36-40页
     ·孔隙类型第36-39页
     ·孔喉大小及分布第39-40页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第40-47页
     ·层内非均质性第40-43页
     ·层间非均质性第43-46页
     ·平面非均质性第46-47页
第五章 油藏特征及储量复算第47-55页
   ·油藏特征第47-52页
     ·流体性质第47-48页
     ·油藏类型及特征第48-52页
   ·储量复算第52-55页
第六章 注水示范区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第55-110页
   ·注水示范区开发概况和开发历程第55-56页
   ·注水示范区开发现状第56-60页
     ·油井生产现状第56-58页
     ·注水现状第58-60页
   ·注水示范区注水利用率分析第60-62页
   ·注水示范区耗水率分析第62-63页
   ·注水示范区注水方式与注采井网的适应性评价第63-105页
     ·注采对应关系分析第64-96页
     ·注水井吸水状况分析第96-105页
     ·含水上升规律第105页
     ·结论第105页
   ·注水示范区注水压力系统适应性评价第105-110页
     ·油井井底流压评价第106-109页
     ·注水井合理井底流动压力评价第109页
     ·结论第109-110页
第七章 东仁沟注水示范区(延 10)综合治理方案设计第110-114页
   ·注水示范区注水井治理第110-112页
   ·转注延10的关停油井,改变水流方向,改善开发效果第112页
   ·转注边缘高含水油井,将注入水向构造高部位推进,改变水流方向,改善开发效果第112-113页
   ·尝试小分子量聚合物驱,提高驱替效率,改善开发效果第113页
   ·尝试低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替,提高驱替效率,改善开发效果第113-114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认识第114-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西区块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
下一篇:苏里格气田三维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