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梯缝洞型气藏气水渗流机理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非达西渗流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缝洞型介质流动规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高温高压气水相渗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2章 缝洞型储层单相气体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 第15-41页 |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15-16页 |
| ·实验岩心及流体准备 | 第16-18页 |
| ·岩心准备 | 第16页 |
| ·岩心造缝 | 第16-17页 |
| ·岩心造洞 | 第17-18页 |
| ·实验流体 | 第18页 |
| ·实验步骤 | 第18-19页 |
| ·单相气体渗流诊断方程 | 第19-21页 |
| ·基质岩心单相气体渗流实验 | 第21-31页 |
| ·干燥岩心渗流特征诊断曲线 | 第21-23页 |
| ·干燥岩心渗流特征对比分析 | 第23-24页 |
| ·含水岩心渗流特征诊断曲线 | 第24-28页 |
| ·含水饱和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含水饱和度对滑脱效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含水饱和度对高速非达西渗流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洞型岩心气体流动特征辨别 | 第31-34页 |
| ·气体管流模型 | 第31-32页 |
| ·实验诊断结果 | 第32-34页 |
| ·裂缝-孔隙型岩心单相气体渗流实验 | 第34-37页 |
| ·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 ·渗流特征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 ·裂缝-孔洞型岩心单相气体渗流实验 | 第37-39页 |
|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 ·渗流特征对比分析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3章 缝洞型储层常温常压气水相渗测试 | 第41-48页 |
| ·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41页 |
| ·实验岩心及流体准备 | 第41-4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 ·基质岩心气水两相渗流特征 | 第42-43页 |
| ·裂缝-孔隙型岩心气水两相渗流特征 | 第43-45页 |
| ·裂缝-孔洞型岩心气水两相渗流特征 | 第45-46页 |
| ·不同储层类型岩心气水两相渗流特征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缝洞型储层高温高压气水相渗测试 | 第48-57页 |
| ·平衡气和平衡水单脱测试 | 第48-51页 |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48页 |
| ·实验流体准备 | 第48-49页 |
| ·实验步骤 | 第49页 |
| ·实验参数计算方法及结果 | 第49-51页 |
| ·高温高压气水相渗测试 | 第51-54页 |
| ·实验岩心及流体准备 | 第51页 |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51-52页 |
| ·实验步骤 | 第52页 |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2-54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 ·缝洞不同连通方式对气水相渗的影响 | 第55-56页 |
| ·高温高压对气水相渗的影响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建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附录A 基质岩心渗流特征诊断图 | 第65-74页 |
| 附录B 裂缝-孔隙型岩心渗流特征诊断图 | 第74-78页 |
| 附录C 裂缝-孔洞型岩心渗流特征诊断图 | 第78-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