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景观小品的装饰特色设计探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和研究目的、意义 | 第7-8页 |
·选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第2章 丽江古城景观小品与地域装饰特色的关系 | 第10-18页 |
·概念解读 | 第10-12页 |
·景观与景观小品 | 第10页 |
·装饰的功能与意义 | 第10-11页 |
·装饰特色 | 第11-12页 |
·景观小品与古城空间的关系 | 第12-15页 |
·古城空间构成与景观小品的分布 | 第12页 |
·入口环境与景观小品的关系 | 第12-13页 |
·街巷空间与景观小品的关系 | 第13页 |
·广场空间与景观小品的关系 | 第13-14页 |
·院落空间与景观小品的关系 | 第14页 |
·水岸空间与景观小品的关系 | 第14-15页 |
·景观小品与地域装饰特色的关系 | 第15-16页 |
·景观小品诠释了地域的装饰特色 | 第15-16页 |
·地域装饰特色塑造了景观小品的个性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3章 丽江古城景观小品装饰特色的设计分析 | 第18-31页 |
·古城景观小品装饰元素特色分析 | 第18-21页 |
·与众不同的水系与桥梁 | 第18-19页 |
·古朴的民居建筑 | 第19页 |
·高原特色:雪山与牦牛 | 第19-20页 |
·历史遗迹:东巴文化与茶马古道 | 第20-21页 |
·古城景观小品装饰特色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古城装饰元素的提取 | 第23-25页 |
·提炼与概括 | 第23-24页 |
·抽象与变形 | 第24页 |
·隐喻与象征 | 第24-25页 |
·对比与协调 | 第25页 |
·丽江古城景观小品装饰特色的设计语汇 | 第25-30页 |
·造型形式呈现地域特色 | 第25-26页 |
·民族色彩渲染地域氛围 | 第26-28页 |
·符号意境彰显地域魅力 | 第28-30页 |
·材质肌理刻画地域细节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丽江古城景观小品装饰特色的营造 | 第31-41页 |
·景观小品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1-33页 |
·功能性原则 | 第31页 |
·艺术性原则 | 第31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31-32页 |
·人本主义原则 | 第32-33页 |
·创新性原则 | 第33页 |
·景观小品的功能特性的设计 | 第33-35页 |
·满足人的行为与心理需求 | 第33-34页 |
·与周边环境相匹配 | 第34-35页 |
·景观小品艺术感染的审美提升 | 第35-40页 |
·地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运用 | 第35-38页 |
·地域元素的转换思路 | 第38-39页 |
·地域元素与不用材质的结合运用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丽江古城景观设施小品的设计实践 | 第41-46页 |
·坐具类小品设计 | 第41-43页 |
·信息标识系统类小品设计 | 第43页 |
·垃圾箱类小品设计 | 第43-44页 |
·古城景观小品的设置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