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聚众犯罪的内涵辨析 | 第9-17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聚众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9-11页 |
第二节 聚众犯罪的概念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解析聚众犯罪的“聚众” | 第12-17页 |
一、 理论界关于“聚众”的两种学说:行为说与情势说 | 第12-13页 |
二、 评议两种学说以及本文观点 | 第13-17页 |
第二章 聚众犯罪与共同犯罪 | 第17-26页 |
第一节 聚众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聚众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 第18-20页 |
第三节 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与主犯的关系 | 第20-23页 |
一、 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二、 聚众犯罪的积极参加者与主犯的关系 | 第21-23页 |
第四节 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与组织犯的关系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聚众犯罪的犯罪形态 | 第26-30页 |
第一节 首要分子为实行犯时的犯罪形态 | 第26-28页 |
一、 聚众犯罪的犯罪既遂 | 第26页 |
二、 聚众犯罪的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 | 第26-27页 |
三、 聚众犯罪的犯罪中止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首要分子为非实行犯时的犯罪形态 | 第28-30页 |
一、 首要分子的犯罪预备 | 第28页 |
二、 首要分子的犯罪未遂 | 第28-29页 |
三、 首要分子的犯罪中止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聚众犯罪的转化犯 | 第30-38页 |
第一节 转化犯的基本问题 | 第30-33页 |
一、 转化基础是否以基础罪的成立为必要 | 第30-31页 |
二、 转化基础是否以基础罪的既遂为必要 | 第31-32页 |
三、 转化基础是否以罪过转化为必要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聚众犯罪转化犯的共犯问题 | 第33-38页 |
一、 聚众犯罪的转化犯与共犯过限的关系 | 第33-36页 |
二、 聚众犯罪转化犯的刑事责任承担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