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潮汐流人工湿地低温条件下氮转化过程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我国水环境现状第12-14页
     ·氮素的存在形态第12页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第12-14页
     ·水体氮素污染的危害第14页
   ·污水脱氮处理技术第14-17页
     ·物理化学法第14-15页
     ·生物法第15-17页
   ·人工湿地第17-19页
     ·人工湿地技术发展概况第17-18页
     ·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第18-19页
   ·人工湿地微生物氮转化分子机制第19-22页
     ·系统中氮转化过程及其关键功能基因第19-21页
     ·关键酶及其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2-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主要创新点第24-25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7页
   ·仪器及试剂第25-26页
   ·人工湿地系统第26-29页
     ·实验装置第26-28页
     ·实验设置第28页
     ·人工湿地系统启动和运行条件第28-29页
   ·水质分析和测定方法第29页
   ·微生物处理和测定方法第29-35页
     ·生物膜样品预处理第29-30页
     ·生物样总 DNA 提取第30-31页
     ·质粒标准品的制作第31-32页
     ·标准曲线制作第32-34页
     ·荧光定量 PCR第34-35页
   ·生物群落的生态特性分析第35-37页
     ·生态联结性分析第35页
     ·多样性分析第35-37页
第3章 4℃时人工湿地系统的氮转化分子机制第37-51页
   ·水质指标分析第37-40页
     ·COD、NH_4~+-N 和 TN 的去除率第37-38页
     ·TN、NH_4~+-N、NO_3~--N 和 NO_2~--N 的转化(累计)效率第38-40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演化规律第40-42页
   ·沿程氮转化过程和脱氮途径第42-51页
     ·三氮沿程转化与分布第42-43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分布规律第43-46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多样性第46-47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生态联结性第47-48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相对丰富的度第48-50页
     ·沿程的氮转化过程和脱氮途径第50-51页
第4章 8℃时人工湿地系统的氮转化分子机制第51-67页
   ·水质指标分析第51-54页
     ·COD、NH_4~+-N 和 TN 的去除率第51-52页
     ·TN、NH_4~+-N、NO_3~--N 和 NO_2~--N 的转化(累计)效率第52-54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演化规律第54-56页
   ·沿程氮转化过程和脱氮途径第56-67页
     ·三氮沿程转化与分布第56-57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分布规律第57-60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多样性第60-61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生态联结性第61-62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相对丰富的度第62-63页
     ·沿程的氮转化过程和脱氮途径第63-67页
第5章 12℃时人工湿地系统的氮转化分子机制第67-82页
   ·水质指标分析第67-70页
     ·COD、NH_4~+-N 和 TN 的去除率第67-68页
     ·TN、NH_4~+-N、NO_3~--N 和 NO_2~--N 的转化(累计)效率第68-70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演化规律第70-72页
   ·沿程氮转化过程和脱氮途径第72-82页
     ·三氮沿程转化与分布第72-73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分布规律第73-75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多样性第75-76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生态联结性第76-77页
     ·氮转化菌群和功能基因的沿程相对丰富的度第77-78页
     ·沿程的氮转化过程和脱氮途径第78-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录第90-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区进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好氧堆肥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