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电缆接头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电力电缆接头温度测量方法第9-11页
     ·电力电缆接头温度数据传输的方法第11-12页
     ·几种测温方式的比较第12-13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可行性分析第15-26页
   ·引言第15页
   ·电力电缆接头表面温度监测原理第15-19页
     ·电力电缆接头结构第15-16页
     ·传热基本理论第16-17页
     ·电缆接头传热特性及等值热路第17-19页
   ·数据通信方案研究与设计第19-24页
     ·常用的几种通信方式的比较第19-21页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第21页
     ·ZigBee协议栈概述第21-22页
     ·ZigBee设备和网络拓扑第22-23页
     ·GPRS无线通信技术第23-24页
   ·系统总体架构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第26-36页
   ·引言第26页
   ·终端节点的硬件设计第26-31页
     ·终端节点总体结构第26-27页
     ·温度传感器选择及应用电路图第27-29页
     ·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第29-31页
   ·协调器节点硬件设计第31-35页
     ·协调器节点总体结构第32页
     ·远距离通信模块及电路第32-34页
     ·SIM卡接口设计第34页
     ·电源设计第34页
     ·USB转串口电路设计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感应取能供电的设计与实现第36-50页
   ·引言第36-37页
   ·感应取能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37-38页
     ·感应取能存在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第37页
     ·本设计解决方案第37-38页
   ·感应取能供电的基本结构及原理分析第38-40页
     ·感应取能供电的基本结构第38页
     ·取能线圈原理分析第38-40页
   ·铁芯材料与线圈匝数第40-43页
     ·铁芯材料的选择第40-41页
     ·特制取能线圈的结构及参数的计算第41-43页
     ·线圈匝数的设计与选择第43页
   ·电路设计第43-48页
     ·电路设计的总体要求第43页
     ·整流、滤波电路第43-44页
     ·DC-DC转换电路第44-45页
     ·电压保护与能量泄放电路第45-46页
     ·冲击保护电路第46页
     ·超级电容器第46-48页
   ·样机试验第48-49页
     ·模拟实验平台搭建第48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第50-60页
   ·下位机软件开发环境第50-51页
     ·开发环境简介第50页
     ·JTAG仿真器在线编程第50-51页
   ·下位机软件设计第51-54页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第51-52页
     ·非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第52-53页
     ·通信协议及实现第53-54页
   ·后台监测软件系统设计第54-59页
     ·系统简介第54页
     ·监测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第54-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以及电磁兼容性设计第60-67页
   ·系统测试实验第60-61页
     ·ZigBee各节点功耗测试第60-61页
     ·ZigBee无线监测点性能测试第61页
   ·系统的综合测试第61-63页
     ·下位机与上位机联合测试第61-62页
     ·温度报警测试第62-63页
   ·抗干扰措施第63-66页
     ·硬件抗干扰措施第63-65页
     ·软件抗干扰设计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总结第67-68页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字方案的单周期控制Boost PFC变换器研究
下一篇:氧化锌避雷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