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系统的设计、控制及同步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混沌系统研究现状 | 第8页 |
·混沌系统控制及同步控制现状 | 第8-9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混沌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 第11-17页 |
·混沌 | 第11-12页 |
·混沌的基本特性 | 第12-13页 |
·初值敏感性 | 第12-13页 |
·吸引子存在性 | 第13页 |
·普适性和遍历性 | 第13页 |
·分维性 | 第13页 |
·混沌的基本分析方法 | 第13-16页 |
·轨迹观测法 | 第13页 |
·功率谱分析 | 第13-15页 |
·Lyapunov指数 | 第15-16页 |
·分数维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新蝶翼混沌系统的特性分析与电路设计 | 第17-36页 |
·常见的混沌吸引子模型 | 第17-19页 |
·新蝶翼混沌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新蝶翼混沌系统基本特性分析 | 第21-26页 |
·对称性与不变性 | 第21-22页 |
·吸引子存在性及混沌性 | 第22页 |
·平衡点特性 | 第22-23页 |
·功率谱分析 | 第23-24页 |
·参数的选择对系统的影响 | 第24-26页 |
·系统整数阶电路仿真 | 第26-30页 |
·基本电路单元 | 第27-28页 |
·电路设计 | 第28-30页 |
·系统分数阶电路实现 | 第30-35页 |
·分数阶的定义 | 第30-31页 |
·分数阶时域求解方法 | 第31-32页 |
·新蝶翼系统分数阶电路设计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新蝶翼混沌系统的控制分析 | 第36-43页 |
·切换控制 | 第36-40页 |
·分时切换 | 第36-39页 |
·相面切变 | 第39-40页 |
·参数反馈控制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超混沌系统的混合同步 | 第43-58页 |
·超混沌系统线性耦合同步 | 第43-45页 |
·异结构超混沌同步及在混沌通信中的作用 | 第45-49页 |
·具有参数辨识的异结构超混沌同步 | 第49-57页 |
·同步理论分析 | 第49-52页 |
·数值模拟及情况讨论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总结 | 第58页 |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