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研究和实验课题设想的建立 | 第10-16页 |
| 1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0-11页 |
| ·理论的形成 | 第10页 |
| ·理论的发展 | 第10-11页 |
| 2 中药升降浮沉的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 ·四气五味影响中药的升降浮沉 | 第11页 |
| ·气味厚薄影响中药的升降浮沉 | 第11页 |
| ·炮制影响中药的升降浮沉 | 第11页 |
| ·配伍影响中药的升降浮沉 | 第11-12页 |
| ·煎法影响中药的升降浮沉 | 第12页 |
| 3 理论研究的不足 | 第12页 |
| ·中药作用趋向的不明显性 | 第12页 |
| ·理论来源的限制 | 第12页 |
| ·概念的抽象性 | 第12页 |
| 4 升降浮沉的实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实验研究的类别 | 第13-14页 |
| ·实验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 第14页 |
| 5 实验课题的确立 | 第14-16页 |
| 实验研究 | 第16-2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 ·药物与试剂 | 第16页 |
|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条件 | 第16-17页 |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17页 |
| 2 实验动物分组 | 第17页 |
| 3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17-19页 |
| ·消化系统实验部分 | 第17-18页 |
| ·血液循环系统实验部分 | 第18页 |
| ·中枢神经系统实验部分 | 第18-19页 |
| ·脑-肠轴系统实验部分 | 第19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19-27页 |
| ·中药对小鼠小肠推进率和肠容积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中药对大鼠全结肠推进率和胃内容物残留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中药对正常大鼠血压和血清 NO 含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中药对正常小鼠微循环的影响 | 第22-23页 |
| ·中药对小鼠自发活动和对戊巴比妥钠致睡眠时间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中药对大鼠脑-肠轴不同位点β-EP 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中药对大鼠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 | 第25-27页 |
| 讨论与分析 | 第27-35页 |
| 1 实验用药的选择 | 第27-31页 |
| ·大黄的药理作用 | 第27-29页 |
| ·半夏的药理作用 | 第29-30页 |
| ·常山的药理作用 | 第30-31页 |
| 2 实验指标的选择 | 第31-32页 |
| ·β-内啡肽的分布和功能 | 第31-32页 |
| ·乙酰胆碱酯酶的功能与分布 | 第32页 |
| ·一氧化氮的功能与分布 | 第32页 |
| 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4 课题特色 | 第33页 |
| 5 不足之处 | 第33-34页 |
| ·实验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动物模型 | 第33-34页 |
| ·部分指标的选择特异性不强 | 第34页 |
| ·研究涉及中药数量较少 | 第34页 |
| 6 升降浮沉研究展望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附录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论文著作 | 第41-47页 |
| 详细摘要 | 第47-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