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临床研究 | 第7-1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7-8页 |
·诊断标准 | 第7-8页 |
·纳入标准 | 第8页 |
·剔除标准 | 第8页 |
2.研究方法 | 第8-11页 |
·分组方法 | 第8页 |
·一般资料 | 第8-9页 |
·治疗方法 | 第9-10页 |
·观察指标和方法 | 第10-11页 |
·临床疗效标准 | 第1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1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1-13页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4 | 第11-12页 |
·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见表 5 | 第12页 |
·两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见表 6 | 第12页 |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见表 7 | 第12-13页 |
讨论 | 第13-21页 |
1 祖国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 第13-15页 |
·中医学对睡眠及失眠症的认识 | 第13-14页 |
·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及证候的认识 | 第14-15页 |
2 现代医学对睡眠及失眠症的认识浅析 | 第15-17页 |
·正常睡眠构成及分期 | 第15-16页 |
·与睡眠有关的激素及神经递质 | 第16页 |
·影响睡眠的因素 | 第16页 |
·失眠的治疗 | 第16-17页 |
3 针灸处方分析 | 第17-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腧穴的特性 | 第18页 |
·电针在针灸治疗失眠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4 结果分析 | 第19-21页 |
·观察指标 | 第19-20页 |
·临床疗效 | 第20-21页 |
结语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综述 | 第24-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附录 | 第31-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发表论文 | 第38-41页 |
详细摘要 | 第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