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114井区长6油层注水效果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油藏地质特征 | 第17-32页 |
·构造特征 | 第17页 |
·地层划分 | 第17-18页 |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 第18-19页 |
·储层物性特征及毛管压力曲线特征 | 第19-22页 |
·储层非均质性 | 第22-23页 |
·储层渗流特征 | 第23-25页 |
·储层敏感性 | 第25-28页 |
·储层分类及评价 | 第28-30页 |
·储层分类及评价标准 | 第28-30页 |
·储层评价结果 | 第30页 |
·油藏特征 | 第30-31页 |
·圈闭及油藏类型 | 第30页 |
·油水性质 | 第30页 |
·温压系统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 第32-91页 |
·井网适应性研究 | 第32-51页 |
·井网类型与井排方位适应性 | 第32-43页 |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井排距的关系 | 第43-50页 |
·压裂规模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注采压力系统适应性分析 | 第51-54页 |
·T114 井区地层压力动态 | 第51-52页 |
·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 第52-54页 |
·产量变化特征 | 第54-67页 |
·区块产量变化情况 | 第54-56页 |
·区块产量递减特征 | 第56-58页 |
·单井产量变化特征 | 第58-67页 |
·含水变化规律分析 | 第67-74页 |
·区块含水动态 | 第67-68页 |
·存水率分析 | 第68页 |
·单井含水变化特征 | 第68-74页 |
·吸水能力及水驱动用状况 | 第74-75页 |
·注水见效情况 | 第75-79页 |
·注采井组划分 | 第75-76页 |
·典型井组注水受效情况 | 第76-79页 |
·采油速度评价 | 第79-83页 |
·可采储量评价 | 第83-90页 |
·单井可采储量汇总法 | 第83-87页 |
·水驱特征曲线法 | 第87-88页 |
·经验公式法 | 第88页 |
·水驱曲线交汇法确定可采储量 | 第88-89页 |
·水驱油理论法 | 第89页 |
·方法筛选与综合分析 | 第89-90页 |
·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 | 第90-91页 |
第四章 认识与结论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