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招安—沿河湾区长4+5、长6储层特征及控油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0页 |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8-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8-9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9-10页 |
第二章 区域概况 | 第10-12页 |
·地理位置 | 第10-11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2页 |
第三章 地层划分及对比 | 第12-26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2-26页 |
·地层概述 | 第12-14页 |
·地层划分 | 第14页 |
·地层划分结果 | 第14-19页 |
·地层对比及发育特征 | 第19-26页 |
第四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 第26-37页 |
·沉积格局及沉积环境演化 | 第26-28页 |
·沉积相研究方法 | 第28页 |
·沉积相划分标志 | 第28-33页 |
·沉积岩的岩性标志 | 第28-31页 |
·沉积岩层的构造 | 第31页 |
·测井相 | 第31-32页 |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32-33页 |
·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 | 第33-37页 |
·长 6 油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演化 | 第33-35页 |
·长 4+5 油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演化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37-63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7-41页 |
·碎屑成分 | 第37-38页 |
·填隙物成分 | 第38-40页 |
·储层结构特征 | 第40-41页 |
·物性特征与孔隙结构特征 | 第41-47页 |
·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41-44页 |
·孔隙类型 | 第44-45页 |
·孔隙结构类型及特征 | 第45-47页 |
·成岩作用特征 | 第47-55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47-52页 |
·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 | 第52-53页 |
·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 | 第53-55页 |
·非均质性特征 | 第55-58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55-56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56-57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57页 |
·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储层分类评价 | 第58-61页 |
·分类标准 | 第58-59页 |
·储层分类与评价 | 第59-61页 |
·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 第61-63页 |
·优质储层影响因素 | 第61页 |
·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 第61-63页 |
第六章 储层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63-67页 |
·沉积相带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及分布 | 第63-65页 |
·有利的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分布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详细摘要 | 第73-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