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农业发展绩效与影响因素研究--以谷物生产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1.导论 | 第7-14页 |
| ·选题依据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马克思恩格斯对非洲农业的有关论述 | 第14页 |
| ·坦桑尼亚农业发展情况的研究 | 第14-16页 |
| ·农业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17页 |
| ·我国对非对坦农业援助情况研究 | 第17-18页 |
| ·文献评述与问题讨论 | 第18-20页 |
| 3. 理论框架 | 第20-25页 |
| ·坦桑尼亚农业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变量识别与指标选择 | 第22-24页 |
|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 第24-25页 |
| 4. 数据描述 | 第25-30页 |
| ·谷物产量 | 第25-26页 |
| ·谷物耕地面积 | 第26-27页 |
| ·每公顷耕地拖拉机数量 | 第27页 |
| ·每公顷耕地农村人口数量 | 第27-28页 |
| ·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数量 | 第28-29页 |
| ·水旱灾害和乌贾马运动年份 | 第29-30页 |
| 5. 模型估计 | 第30-33页 |
| ·模型拟合效果 | 第30页 |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30-31页 |
| ·模型参数解释 | 第31-33页 |
| ·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 | 第31-32页 |
| ·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 | 第32-33页 |
| 6. 中坦农业差异性比较 | 第33-37页 |
| ·中坦农业发展阶段的差异 | 第33-34页 |
| ·中坦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异 | 第34-35页 |
| ·中坦农业合作化模式的差异 | 第35-37页 |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7-39页 |
| ·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 ·政策建议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