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提出问题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页 |
| ·研究的具体内容 | 第16-18页 |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2章 城市土地市场的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城市土地 | 第20页 |
| ·城市土地市场 | 第20-21页 |
| ·基本理论 | 第21-26页 |
| ·地租与地价 | 第21-23页 |
| ·供求理论 | 第23-24页 |
| ·集聚经济 | 第24-25页 |
| ·囚徒困境 | 第25-26页 |
| 第3章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构成 | 第26-37页 |
| ·城市土地 | 第26-28页 |
| ·城市土地产权 | 第26-27页 |
| ·我国城市土地特征 | 第27-28页 |
| ·城市土地需求 | 第28-30页 |
| ·需求者 | 第28-29页 |
| ·需求类型 | 第29-30页 |
| ·需求特征 | 第30页 |
| ·城市土地供应 | 第30-33页 |
| ·供应方式 | 第30-31页 |
| ·供应来源 | 第31页 |
| ·影响供应的因素 | 第31-32页 |
| ·供应特点 | 第32-33页 |
| ·城市土地管理 | 第33-34页 |
| ·管理方式 | 第33页 |
| ·管理内容 | 第33-34页 |
| ·土地市场其他参与者 | 第34-35页 |
| ·金融机构 | 第34页 |
| ·中介机构 | 第34-35页 |
| ·城市土地市场运行 | 第35-37页 |
| ·运行条件 | 第35-36页 |
| ·运行特点 | 第36-37页 |
| 第4章 市场机制分析 | 第37-50页 |
| ·竞争机制 | 第37-39页 |
| ·竞争的根源 | 第37-38页 |
| ·城市土地竞争分析 | 第38-39页 |
| ·供求机制 | 第39-43页 |
| ·供需平衡与帕累托最优 | 第39-41页 |
|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供求分析 | 第41-43页 |
| ·价格机制 | 第43-48页 |
| ·城市土地价格 | 第43-44页 |
| ·地价的作用 | 第44-46页 |
| ·城市地价的合理性分析 | 第46-48页 |
| ·土地市场失灵 | 第48-50页 |
| ·市场机制评价 | 第48-49页 |
| ·市场失灵 | 第49-50页 |
| 第5章 政策机制分析 | 第50-60页 |
| ·土地市场管理 | 第50-52页 |
| ·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 ·管理手段 | 第51-52页 |
| ·土地政策机制运行分析 | 第52-57页 |
| ·管理土地使用权 | 第52-53页 |
| ·制定交易准则 | 第53-54页 |
| ·调节供应与限制价格 | 第54-56页 |
| ·建立相关配套 | 第56-57页 |
| ·政策机制评价 | 第57-60页 |
| ·有效的政府管制 | 第57-58页 |
| ·政策失灵分析 | 第58-60页 |
| 第6章 市场与政策的博弈分析 | 第60-67页 |
| ·地方政府与需求者博弈 | 第60-62页 |
| ·博弈关系分析 | 第60-61页 |
| ·博弈模型建立 | 第61页 |
| ·模型分析 | 第61-62页 |
|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 | 第62-65页 |
|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关系分析 | 第62-63页 |
| ·博弈模型建立 | 第63-64页 |
| ·模型检验与分析 | 第64-65页 |
| ·博弈小结 | 第65-67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