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Fostriecin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CONTENTS第12-16页
图表目录第16-19页
引言第19-20页
1 文献综述第20-41页
   ·聚酮化合物及聚酮合酶第20-27页
     ·聚酮化合物第20-21页
     ·聚酮合酶的类型及基因结构第21-24页
     ·聚酮合酶的作用机理第24-26页
     ·组合生物合成在聚酮合酶改造中的应用第26-27页
   ·聚酮化合物的PKS后修饰第27-31页
     ·PKS后修饰简介第27页
     ·PKS后修饰酶第27-31页
   ·聚酮化合物PKS后修饰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第31-36页
     ·链霉菌基因敲除和基因替换第31-35页
     ·链霉菌遗传转化的方法第35-36页
   ·FST的研究进展第36-40页
     ·FST简介第36-37页
     ·FST的生物学活性第37-38页
     ·FST的临床研究第38页
     ·FST的化学全合成简介第38-39页
     ·FST的生物合成机制第39-40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第40-41页
2 FST产生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第41-61页
   ·引言第41-42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2-46页
     ·实验材料第42页
     ·实验试剂第42-43页
     ·实验设备第43页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第43-46页
   ·实验方法第46-51页
     ·菌株培养方法第46页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第46页
     ·链霉菌基因组DNA提取第46-47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7页
     ·质粒转化第47-48页
     ·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8-49页
     ·大肠杆菌-链霉菌之间接合转移第49-50页
     ·pSET152转化子的鉴定方法第50-51页
   ·实验结果第51-58页
     ·pSET152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及PCR鉴定第51-52页
     ·培养基对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第52页
     ·热激温度对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第52-53页
     ·抗生素覆盖时间对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第53-54页
     ·抗生素覆盖浓度对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第54-55页
     ·甘氨酸浓度对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第55页
     ·绿色荧光蛋白GFP在链霉菌中的表达第55-58页
   ·讨论第58-60页
   ·小结第60-61页
3 FST PKS后修饰基因置换载体的构建第61-81页
   ·引言第61-62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2-64页
     ·实验材料第62页
     ·实验试剂第62-63页
     ·实验设备第63页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第63-64页
   ·实验方法第64-69页
     ·质粒提取第64-65页
     ·引物设计第65页
     ·DNA片段纯化回收第65-66页
     ·PCR扩增带有oriT的阿伯拉霉素基因抗性盒第66-67页
     ·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7页
     ·电转杯的处理方法第67-68页
     ·PCR产物的电转化第68页
     ·同源重组质粒的鉴定方法第68-69页
   ·实验结果第69-79页
     ·Red重组系统电转体系的优化第69-72页
     ·FST后修饰基因的序列分析第72页
     ·带oriT位点的阿伯拉霉素基因抗性盒的扩增第72-74页
     ·PCR鉴定FST后修饰基因置换载体第74-79页
   ·讨论第79-80页
   ·小结第80-81页
4 FST PKS后修饰基因功能及其生物合成机制第81-116页
   ·引言第81-82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82-84页
     ·实验材料第82页
     ·实验设备第82-83页
     ·实验试剂第83-84页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第84页
   ·实验方法第84-89页
     ·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84页
     ·后修饰基因置换载体转入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第84页
     ·后修饰基因置换载体导入链霉菌S.pulveraceus第84-85页
     ·接合转移子基因组DNA的提取第85页
     ·基因敲除转化子的鉴定方法第85-86页
     ·后修饰基因回复载体的构建第86-88页
     ·野生型、突变菌株及回复菌株的发酵第88页
     ·次级代谢产物的HPLC分析第88页
     ·FST及其类似物的分离纯化第88-89页
     ·FST及其类似物的结构鉴定第89页
   ·实验结果第89-111页
     ·fosJ基因功能分析第89-94页
     ·fosG基因功能分析第94-98页
     ·fosK基因功能分析第98-101页
     ·fosH基因功能分析第101-105页
     ·fosM基因功能分析第105-110页
     ·FST后修饰途径分析第110-111页
   ·讨论第111-115页
   ·小结第115-11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16-118页
   ·结论第116-117页
   ·创新点摘要第117页
   ·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9页
附录第129-132页
 附录A 缩略词表第129-130页
 附录B 载体构建图第130-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作者简介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学习的多定位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暗能量的扰动和积分的Sachs-Wolfe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