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8页 |
ABSTRACT | 第18-2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6-52页 |
第一节 勃起功能障碍概述 | 第26-30页 |
第二节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 | 第30-34页 |
1.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流行病学 | 第30页 |
2.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 第30-32页 |
3.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基因治疗与勃起功能障碍 | 第34-40页 |
1. NO-cGMP信号通路的基因治疗 | 第34-35页 |
2. 离子通道的基因治疗 | 第35-36页 |
3. 各种神经、血管因子的基因治疗 | 第36-37页 |
4. 周围神经递质 | 第37-38页 |
5. RhoA/Rho激酶系统 | 第38页 |
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第38页 |
7. 干细胞和ED基因治疗 | 第38-39页 |
8.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干细胞治疗与勃起功能障碍 | 第40-44页 |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ED | 第40-41页 |
2. 骨骼肌起源的干细胞(MDSCs)和ED | 第41页 |
3. 脂质干细胞(ADSCs)和ED | 第41-43页 |
4. 其他干细胞和ED | 第43页 |
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节 COX2-10aa-PGIS和COX1-10aa-PGIS | 第44-48页 |
1. PGI2概述 | 第44-45页 |
2. COX2-10aa-PGIS | 第45-46页 |
3. COX1-10aa-PGIS | 第46-48页 |
第六节 课题设计思路 | 第48-52页 |
1. 课题设计思路及目的 | 第48-49页 |
2. 技术路线 | 第49-51页 |
3. 课题的创新点 | 第51-52页 |
第二章 Ad-COX2-10aa-PGIS基因治疗神经损伤后的勃起功能障碍及其机制的研究 | 第52-92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52-60页 |
1. 实验试剂 | 第52-55页 |
2.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3. 试剂配制 | 第56-60页 |
二.准备带有COX2-10aa-PGIS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OX2-10aa-PGIS) | 第60-70页 |
1. HEK 293细胞的传代 | 第60页 |
2. Ad-COX2-10aa-PGIS重组腺病毒的扩增 | 第60-62页 |
3. 重组腺病毒载体的纯化 | 第62页 |
4. 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浓度和滴度测定 | 第62-63页 |
·浓度测定 | 第62-63页 |
·滴度测定 | 第63页 |
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验证 | 第63-64页 |
6. 高效液相质谱仪(HPLC)测定Ad-COX2-10aa-PGIS酶活性 | 第64-65页 |
7. Western blot测定COX2-10aa-PGIS蛋白表达情况 | 第65-68页 |
·蛋白样品准备 | 第65-66页 |
·SDS-PAGE电泳分离样品蛋白质 | 第66-67页 |
·转膜分析 | 第67页 |
·抗体孵育 | 第67-68页 |
·显色、分析 | 第68页 |
8. 小结 | 第68-70页 |
三.实验动物分组和研究 | 第70-84页 |
1. 预实验 | 第70-72页 |
·最佳转染剂量试验 | 第70页 |
·转染有效时间实验 | 第70页 |
·预试验的结论 | 第70-72页 |
2. 正式实验 | 第72-81页 |
·动物模型: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性ED大鼠模型 | 第72-73页 |
·动物分组 | 第73页 |
·动物干预,处理和样本收取 | 第73页 |
·海绵体注射Ad-COX210aa-PGIS和NCRA | 第73-74页 |
·勃起功能评估 | 第74-75页 |
·Western Blot | 第75-78页 |
·马松三色染色法(MT) | 第78-79页 |
·免疫组化石蜡切片(IHC-P) | 第79-80页 |
·凋亡检测(TUNEL) | 第80-81页 |
3. 图像处理和分析 | 第81-82页 |
4. 统计学分析 | 第82-84页 |
四.结果 | 第84-90页 |
1. 勃起功能评估 | 第84-85页 |
2. TUNEL分析 | 第85-86页 |
3. IHC-P分析 | 第86-88页 |
4. MT染色分析 | 第88-90页 |
五.讨论 | 第90-91页 |
六.总结 | 第91-92页 |
第三章 脂质干细胞携带COX1-10aa-PGIS基因治疗上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及其机制 | 第92-126页 |
一.建立ADSCs with COX1-10aa-PGIS稳定细胞系 | 第92-98页 |
1. ADSCs的准备 | 第92-95页 |
·ADSCs的提取 | 第92-93页 |
·ADSCs的传代 | 第93页 |
·ADSCs细胞计数 | 第93-94页 |
·ADSCs细胞冷冻保存 | 第94页 |
·ADSCs细胞活化 | 第94-95页 |
2. ADSCs转染COX1-10aa-PGIS基因 | 第95页 |
3. ADSCs with COX1-10aa-PGIS稳定细胞系的筛选,鉴定 | 第95-98页 |
二.动物实验 | 第98-108页 |
0. 动物模型 | 第98页 |
1. 动物分组 | 第98页 |
2. 海绵体注射ADSCs和ADSCs with COX1-10aa-PGIS | 第98-99页 |
3. 动物及标本处理 | 第99页 |
4. 勃起功能测定 | 第99-100页 |
5. Western Blot | 第100-104页 |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 第100页 |
·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 第100页 |
·蛋白浓度的测定:BCA法测定总蛋白含量 | 第100-101页 |
·Western blot步骤 | 第101-104页 |
6. 免疫组化(IHC-P) | 第104-105页 |
7. 免疫荧光(IF) | 第105-106页 |
8. 凋亡检测 | 第106-107页 |
9. LC-MS/MS液相串联质谱实验 | 第107-108页 |
三.图像处理和分析 | 第108页 |
四.统计学分析 | 第108-110页 |
五.结果 | 第110-122页 |
1. 成功分离出ADSCs,并传代 | 第110页 |
2. 成功建立稳定表达COX1-10aa-PGIS蛋白的ADSCs细胞系 | 第110-111页 |
3. LC-MS/MS液相串联质谱检测进一步证实ADSCs with COX1-10aa-PGIS的稳定细胞系能高表达PGI2 | 第111-112页 |
4. ICP/MAP比值分析 | 第112-114页 |
5. nNOS免疫组化分析 | 第114-116页 |
6. 免疫组化分析 | 第116-117页 |
7. 免疫荧光分析 | 第117-118页 |
8. TUNEL分析 | 第118-119页 |
9. Western blot分析 | 第119-121页 |
10. LC-MS/MS分析 | 第121-122页 |
六.讨论 | 第122-125页 |
七.结论 | 第125-126页 |
全文结论 | 第126-128页 |
全文参考文献 | 第128-140页 |
附录1:博士在读期间成绩成果汇报 | 第140-146页 |
附录2:发表论文(Accepted by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 第146-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