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原料与辅助材料论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论文--助剂论文

高分子抗静电剂—含锌聚醚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49页
   ·静电的产生与危害第19-20页
   ·电荷的散逸与静电的消除第20-21页
   ·聚合物的抗静电方法与进展第21-29页
     ·表面接枝共聚改善聚合物的抗静电性第21-22页
     ·等离子体处理改善聚合物的抗静电性第22页
     ·表面整理改善聚合物的抗静电性第22-24页
       ·涂覆表面活性剂或抗静电剂第22-23页
       ·聚合物表面化学整理第23页
       ·表面涂覆(镀)金属或其氧化物第23-24页
     ·本体化学改性法-无规共聚改善聚合物的抗静电性第24页
     ·共混改善聚合物的抗静电性第24-29页
       ·与导电填料共混第24-27页
       ·与结构型导电高分子共混第27页
       ·与抗静电剂共混第27-29页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及其进展第29-35页
     ·吸湿导电机理第29-31页
       ·外部抗静电剂的吸湿导电机理第29-30页
       ·内部抗静电剂的吸湿导电机理第30-31页
     ·内部导电通路机理第31-33页
       ·渗流理论第31-33页
       ·隧道理论第33页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第33-34页
     ·晶须尖端放电机理第34-35页
     ·电晕放电机理第35页
   ·影响抗静电性能的因素第35-36页
     ·相对湿度的影响第35页
     ·温度的影响第35页
     ·相容性的影响第35-36页
     ·材料的超分子结构的影响第36页
   ·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第36-42页
     ·高效盐类抗静电剂第36页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第36-40页
       ·聚醚及聚醚酯型第38-39页
       ·季铵盐型高分子抗静电剂第39-40页
       ·磺酸盐型高分子抗静电剂第40页
     ·复合抗静电剂第40-4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42页
 参考文献第42-49页
第二章 聚醚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第49-71页
   ·前言第49-51页
   ·实验部分第51-54页
     ·原料第51页
     ·聚醚酯酰胺(MDI扩链聚醚酯酰胺)及其共混纤维的制备第51-52页
       ·聚醚酯酰胺制备第51页
       ·MDI扩链聚醚酯酰胺制备第51-52页
       ·共混纤维的制备第52页
     ·PEEA及其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第52-54页
       ·分子结构的测试第52页
       ·热性能测试第52页
       ·X射线衍射测试第52页
       ·形态结构测试第52-53页
       ·分子量的测试第53页
       ·共混纤维抗静电性能的测试第53-54页
       ·共混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第54页
       ·共混纤维的吸湿性的测试第54页
       ·共混纤维的可染性的测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7页
     ·PEEA的结构与性质第54-57页
       ·PEE和PEEA的分子结构第54-55页
       ·PEEA的热性质第55-56页
       ·PEEA的分子量第56-57页
     ·PP/PEEA共混纤维的性质第57-61页
       ·PP/PEEA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能第57-59页
       ·PP/PEEA共混纤维的回潮率第59页
       ·PP/PEEA共混纤维的强度第59-60页
       ·PP/PEEA共混纤维的可染性第60-61页
     ·M-PEEA的结构与性质第61-65页
       ·M-PEEA的结构第61-62页
       ·M-PEEA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62-63页
       ·M-PEEA的热性质第63-65页
       ·M-PEEA的分子量第65页
     ·M-PEEA对PA6的改性第65-67页
       ·PA6/M-PEEA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第65-66页
       ·PA6/M-PEEA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第66页
       ·PA6/M-PEEA共混纤维的吸湿性能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第三章 含锌聚醚酯酰胺合成与表征第71-93页
   ·前言第71-72页
   ·实验部分第72-74页
     ·原料第72页
     ·含锌聚醚酯酰胺(PEEAM)的制备工艺第72-73页
     ·酯化反应转化率的测试第73页
     ·PEEAM的结构与性能第73-74页
       ·红外光谱测试第73页
       ·X-射线衍射测试第73页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试第73-74页
       ·热重分析测试第74页
       ·分子量测试第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90页
     ·PEEAM制备机理分析第74-76页
     ·聚乙二醇与脂肪族二元酸锌的酯化反应的研究第76-78页
     ·二羧酸锌、PEEM和PEEAM红外光谱分析第78-79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79-83页
     ·PEEAM的DSC第83-86页
       ·PEEM含量对DSC的影响第83-85页
       ·脂肪酸的种类对DSC的影响第85-86页
     ·PEEAM的TGA第86-89页
       ·二羧酸种类对PEEAM的TGA的影响第86-87页
       ·PEEM含量对PEEAM的TGA的影响第87-89页
     ·PEEAM的分子量第89-90页
       ·时间对分子量的影响第89页
       ·PEEM含量对PEEAM的分子量的影响第89-90页
   ·小结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第四章 PA6/PEEAM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第93-113页
   ·前言第93页
   ·实验部分第93-96页
     ·原料第93-94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制备第94页
     ·PA6/PEEAM共混纤维性能的测试第94-96页
       ·PA6/PEEAM共混物熔融指数的测试第94页
       ·PA6/PEEAM共混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第94页
       ·PA6/PEEAM共混纤维保水率与回潮率的测试第94-95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能测试第95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抗静电耐久性测试第95页
       ·PA6/PEEAM共混物的SEM测试第95-96页
   ·结果与讨论第96-110页
     ·PA6/PEEAM共混物的流动性能第96-97页
       ·PEEM含量对PA6/MPEEA共混物的流动性能的影响第96-97页
       ·PEEAM含量对PA6/PEEAM共混物的流动性能的影响第97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亲水性第97-101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吸水性第98-100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吸湿性第100-101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第101-103页
       ·PEEM的含量对PA6/PEEAM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1-102页
       ·PEEAM含量对PA6/PEEAM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2-103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第103-110页
       ·PEEAM中PEEM的含量对PA6/PEEAM共混纤维比电阻的影响第103-104页
       ·PEEAM的含量对PA6/PEEAM共混纤维的比电阻的影响第104-105页
       ·PEEAM中PEEM的含量对纤维静电半衰期的影响第105-106页
       ·PEEAM的含量对纤维静电半衰期的影响第106-107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静电压第107-108页
       ·PA6/PEEAM共混纤维的抗静电耐久性第108-109页
       ·PA6/PEEAM共混纤维微观形态分析第109-110页
   ·小结第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第五章 MDI扩链含锌聚醚酯酰胺的研究第113-130页
   ·前言第113页
   ·实验部分第113-115页
     ·MDI扩链含锌聚醚酯酰胺的制备第113-115页
       ·原料第113-114页
       ·MDI扩链含锌聚醚酯酰胺合成工艺第114-115页
     ·M-PEEAM的结构与性能第115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115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115页
       ·DSC测试第115页
       ·流变特性测试第115页
   ·结果与讨论第115-127页
     ·M-PEEAM的合成动力学研究第115-116页
     ·M-PEEAM的红外光谱分析第116-118页
     ·M-PEEAM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118-120页
     ·M-PEEAM的热性能第120-121页
     ·M-PEEAM流变性研究第121-127页
       ·复数模数、复数粘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第121-123页
       ·动态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与频率ω的关系曲线第123-124页
       ·Han.曲线第124-125页
       ·Cole-Cole曲线第125-126页
       ·损耗因子tanδ与频率ω的关系曲线第126-127页
   ·小结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0页
第六章 PA6/M-PEEAM共混物结构与性质的研究第130-167页
   ·前言第130页
   ·实验部分第130-132页
     ·原料第130页
     ·PA6/M-PEEA共混物及共混纤维的制备第130页
     ·PA6/M-PEEAM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第130-131页
       ·DSC测试第130页
       ·SEM测试第130-131页
       ·流变特性测试第131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第131-132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第131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回潮率的测试第131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抗静电性能测试第131-132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的抗静电耐久性测试第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132-164页
     ·PA6/M-PEEAM共混物的DSC分析第132-133页
     ·PA6/M-PEEAM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第133-147页
       ·PA6/M-PEEAM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第134-139页
       ·PA6/M-PEEAM的结晶动力学分析第139-147页
     ·PA6/M-PEEAM共混物流变性研究第147-157页
       ·复数模数、复数粘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第147-149页
       ·动态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与频率ω的关系曲线第149-151页
       ·Han.曲线第151-152页
       ·Cole-Cole曲线第152-153页
       ·损耗因子tanδ与频率ω的关系曲线第153-155页
       ·流变行为与温度的关系曲线第155-157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的亲水性第157-158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第158-159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抗静电性第159-163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的比电阻第159-161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的静电半衰期与静电压第161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的抗静电耐久性第161-162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效果对环境湿度的依赖性第162-163页
     ·PA6/M-PEEAM共混纤维微观形态分析第163-164页
   ·小结第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67页
第七章 PP/M-PEEAM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质的研究第167-199页
   ·前言第167页
   ·实验部分第167-169页
     ·原料第167页
     ·PP/M-PEEA共混物及共混纤维的制备第167页
     ·PP/M-PEEAM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第167-168页
       ·DSC测试第167-168页
       ·SEM与OM测试第168页
       ·流变特性测试第168页
     ·PP/M-PEEAM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第168-169页
       ·PP/M-PEEAM共混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第168页
       ·PP/M-PEEAM共混纤维回潮率的测试第168页
       ·PP/M-PEEAM共混纤维抗静电性能测试第168-169页
       ·PP/M-PEEAM共混纤维的抗静电耐久性测试第169页
   ·结果与讨论第169-195页
     ·PP/M-PEEAM共混物的DSC分析第169-171页
     ·PP/M-PEEAM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第171-179页
     ·PP/M-PEEAM共混物流变性研究第179-188页
       ·复数模数、复数粘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第179-182页
       ·动态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与频率ω的关系曲线第182-183页
       ·Han.曲线第183-185页
       ·Cole-Cole曲线第185页
       ·损耗因子tanδ与频率ω的关系曲线第185-187页
       ·流变行为与温度的关系曲线第187-188页
     ·PP/M-PEEAM共混纤维微观形态分析第188-191页
     ·PP/M-PEEAM共混纤维的亲水性第191-193页
     ·PP/M-PEEAM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第193-194页
     ·PP/M-PEEAM共混纤维抗静电性及其耐久性第194-195页
       ·PP/M-PEEAM共混纤维的比电阻第194-195页
       ·PP/M-PEEAM共混纤维的静电半衰期第195页
   ·小结第195-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19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99-204页
   ·总结第199-202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02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02页
   ·展望第202-204页
致谢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式换热器热工性能测试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成型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