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Li4Ti5O12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高温胀气行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9页
   ·引言第14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概况第14-22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第14-18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体系第18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8-22页
   ·LTO 负极材料及电池的研究现状第22-37页
     ·LTO 材料结构特征及优势第22-23页
     ·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第23-29页
     ·长循环寿命特性第29-31页
     ·优异的安全性能第31-35页
     ·LTO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思路第37-3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9-52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9-41页
     ·主要试剂第39-4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0-41页
   ·电池组装方法第41-45页
     ·扣式半电池组装方法第41页
     ·软包装全电池组装方法第41-43页
     ·软包装三电极电池组装方法第43-44页
     ·三电极电解池组装方法第44页
     ·排水法体积测试装置组装方法第44-45页
   ·表征及测试方法第45-48页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5-4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6页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第46页
     ·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第46-47页
     ·气相色谱分析(GC)第47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7-48页
   ·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8-52页
     ·充放电测试第48-49页
     ·HPPC 测试第49-50页
     ·循环伏安(CV)测试第50页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第50-52页
第三章 HEV 用 LTO/NCM 动力电池性能研究第52-71页
   ·引言第52页
   ·实验部分第52-53页
   ·LTO 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3-55页
     ·LTO 结构及形貌第53-54页
     ·LTO/Li 充放电性能及微分曲线研究第54-55页
   ·LTO 软包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第55-62页
     ·穿钉测试第56-58页
     ·短路测试第58-59页
     ·过充电测试第59-62页
   ·LTO 软包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2-70页
     ·LTO/NCM 软包电池充放电特征第62-66页
     ·LTO/NCM 软包电池胀气问题的发现第66-67页
     ·LTO/NCM 软包电池所产气体成分分析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LTO 电极界面特性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第71-88页
     ·引言第71-72页
   ·实验部分第72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2-86页
     ·LTO 电极 EIS 谱图特征分析第72-76页
     ·等效电路选取第76-80页
     ·接触阻抗变化分析第80-81页
     ·电子电导率变化分析第81-82页
     ·电荷传递变化分析第82-85页
     ·LTO 电极充放电机理研究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LTO/NCM 电池在高温下产气的原因分析第88-102页
   ·引言第88页
   ·实验部分第88-90页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90-101页
     ·水含量对电池产气的影响第90-91页
     ·充电态对电池产气的影响第91-93页
     ·溶剂对电池产气的影响第93-95页
     ·溶剂分解机理的探讨第95-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LTO 电池产气的解决方案初探第102-124页
     ·引言第102页
     ·优化电解液配方第102-110页
     ·TEGDME 溶剂的可行性初探第103-109页
     ·选择高电位的成膜添加剂第109-110页
     ·选择 LTO 负极碳类导电剂第110-116页
     ·导电剂种类对 LTO 电池胀气影响第110-111页
     ·导电剂对直流内阻(DCR)的影响第111-113页
     ·导电剂对电池功率性能的影响第113-114页
     ·导电剂对 LTO 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第114-115页
     ·导电剂对 LTO 高温循环性能的影响第115-116页
     ·LTO 比表面积控制第116-120页
     ·化成条件优化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24-127页
   ·主要结论第124-126页
   ·研究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6页
符号与标记(附录 1)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48-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分布式能源的电网协调优化调度
下一篇:英语报纸社论语篇评价资源的分布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