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动态路径研究--基于金融体系脆弱性下的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4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预期结果第12-14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12-13页
     ·重点解决问题第13页
     ·预期结果第13-14页
2 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理论第14-19页
   ·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概念第14页
   ·不良贷款率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4-18页
     ·金融脆弱性理论第14-17页
     ·银行行为理论第17-18页
   ·本章小结第18-19页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现状与产生因素的理论分析第19-29页
   ·不良贷款警戒率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特征分析第19-21页
     ·不良贷款警戒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19-20页
     ·不良贷款警戒率下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情况第20-21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特征第21-23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产生因素的理论分析第23-28页
     ·政治经济制度因素第23-25页
     ·宏观经济因素第25页
     ·委托代理因素第25-26页
     ·金融监管因素第26-27页
     ·经营管理行为因素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4 建立最优银行不良贷款率动态路径模型以及意义分析第29-39页
   ·建立最优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动态模型第29-33页
     ·效应函数与假设第29-31页
     ·建立最优银行不良贷款率动态模型第31-33页
   ·分析参变量变化对动态路径的影响与政策意义第33-34页
     ·分析参变量对不良贷款、不良贷款边际成本的影响第33-34页
     ·参变量对不良贷款、贷款余额的影响第34页
   ·由银行不良贷款率动态模型推导出的结论第34-35页
   ·利用银行不良贷款率动态模型分析与预测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第35-38页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情况第35-36页
     ·利用银行不良贷款率动态模型解释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第36页
     ·通过银行不良贷款率动态模型预测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5 防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升高的政策建议第39-44页
   ·宏观层面优化金融环境第39-40页
     ·建立信息沟通互享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第39页
     ·合理优化、配置财政收支,稳定金融环境第39-40页
     ·完善相关制度,减少腐败,加强法治第40页
   ·微观层面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第40-42页
     ·优化内控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第40-41页
     ·加强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的分析,防范周期性风险第41页
     ·科学合理地制定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第41页
     ·优化资产负债表,最大化减少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第41-42页
   ·强化监管机制,优化外部监管第42-44页
     ·建立高效合理的银行监管机制第42页
     ·实施积极有效的监管方法第42-43页
     ·建立科学的银行监管信息分析系统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财富增加效应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利用FDI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质量和潜力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