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间的大地歌者—论迟子建小说的“民间性”特征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章 一以贯之的民间立场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悲天悯人的民间情怀 | 第14-19页 |
一、 物质困境的呈现 | 第14-16页 |
二、 精神世界的关注 | 第16-18页 |
三、 对民间丑恶的宽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日常叙事的民间策略 | 第19-26页 |
一、 对平凡生活琐事的日常书写 | 第19-21页 |
二、 对政治风波的日常叙述 | 第21-22页 |
三、 对东北特定历史的日常叙事 | 第22-26页 |
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民俗画卷 | 第26-32页 |
一、 物质生活民俗:衣食住行 | 第26-28页 |
二、 岁时节日民俗:娱神娱人 | 第28-30页 |
三、 人生仪礼民俗:婚丧嫁娶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内在深层的民俗信仰 | 第32-36页 |
一、 丰富的信仰对象 | 第32-34页 |
二、 种种的民俗禁忌 | 第34-35页 |
三、 神秘的萨满跳神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扎根民间的语言民俗 | 第36-41页 |
一、 通俗质朴的民间语言 | 第37-38页 |
二、 源自乡土的民间文学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民间性”特征的成因与意义 | 第41-51页 |
第一节 “民间性”特征的成因 | 第41-46页 |
一、 童年经验的潜在影响 | 第41-43页 |
二、 地域文化的内在熏染 | 第43-44页 |
三、 民间立场的自觉追求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民间性”特征的意义与局限 | 第46-51页 |
一、 “民间性”特征的意义 | 第46-47页 |
二、 “民间性”特征的局限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