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国外文献 | 第14页 |
·国内文献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5页 |
·法经济学分析法 | 第15页 |
·历史分析法 | 第15-16页 |
·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16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概说 | 第18-27页 |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界定 | 第18-20页 |
·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 | 第18-19页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 | 第19-20页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基本原理分析 | 第20-22页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法理学分析 | 第20-21页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21-22页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现实价值 | 第22-26页 |
·公共实施的优越性与缺陷 | 第22-23页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优越性 | 第24-25页 |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不足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各主要国家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之比较 | 第27-31页 |
·美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 | 第27-28页 |
·日本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 | 第28-29页 |
·德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现状 | 第31-32页 |
·立法层面 | 第31-32页 |
·执行主体层面 | 第32页 |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中的困境 | 第32-34页 |
·实体困境 | 第33页 |
·程序困境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第5章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的完善 | 第34-38页 |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监督机制的构建 | 第34-35页 |
·启动内部监督制度 | 第34-35页 |
·设立信息保密制度 | 第35页 |
·我国反垄断私人和解机制的构建 | 第35-36页 |
·我国反垄断法集团诉讼机制的构建 | 第36-38页 |
·必要性分析 | 第36-37页 |
·规范代表人诉讼制度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1、结论 | 第38页 |
2、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