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紫花苜蓿的概况 | 第11-12页 |
·紫花苜蓿的起源与传播 | 第11页 |
·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征 | 第11页 |
·紫花苜蓿的栽植及应用 | 第11-12页 |
·分子标记 | 第12-14页 |
·分子标记的概述 | 第12-13页 |
·遗传标记的种类 | 第13-14页 |
·分子标记在紫花苜蓿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连锁不平衡与关联分析 | 第15-17页 |
·连锁不平衡和关联分析的概述 | 第16页 |
·连锁不平衡与连锁 | 第16页 |
·影响连锁不平衡的因素 | 第16-17页 |
·紫花苜蓿中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试验材料 | 第18-22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SSR标记分析 | 第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3-24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24页 |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第24页 |
·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9页 |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25-30页 |
·群体结构 | 第30-34页 |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第34-37页 |
·亚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 第37页 |
·LD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9-42页 |
·群体结构 | 第39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39-40页 |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第40页 |
·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40页 |
·研究展望 | 第40-42页 |
·分子标记 | 第41页 |
·相关生物软件的开发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