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Extended Abstract | 第8-19页 |
| 1 绪论 | 第19-2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1页 |
| ·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 ·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 | 第25-26页 |
| ·论文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 第26-27页 |
| 2 预备知识 | 第27-35页 |
| ·计算复杂性基本概念 | 第27-28页 |
| ·计算复杂性难题假设 | 第28-30页 |
| ·相关密码学组件 | 第30-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客户端到客户端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性 | 第35-54页 |
| ·可证明安全理论 | 第35-36页 |
| ·随机模型与标准模型 | 第36页 |
| ·Bellare-Rogaway 安全模型 | 第36-37页 |
| ·可证安全协议的安全性 | 第37-39页 |
| ·典型攻击 | 第39-42页 |
| ·对 Li-3PAKE 协议的攻击 | 第42-45页 |
| ·对 Chang-3PAKE 协议的攻击 | 第45-50页 |
| ·对 Liu-CR-PAKE 协议的攻击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4 可证安全的客户端到客户端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54-95页 |
| ·协议的安全目标 | 第54-55页 |
| ·C2C-PAKE 标准模型 | 第55-59页 |
| ·基于 ElGamal 的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59-74页 |
| ·基于无证书密钥封装的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74-85页 |
| ·基于验证子的跨域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85-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 5 可证安全的口令智能卡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95-111页 |
| ·相关工作 | 第95-97页 |
| ·PAKE-SC 标准模型 | 第97-99页 |
| ·对 Lee-PAKE-SC 协议安全性的分析 | 第99-101页 |
| ·基于口令和智能卡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101-108页 |
| ·通用的客户端到客户端口令智能卡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108-1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 ·结论 | 第111页 |
| ·展望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3-12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