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23页 |
| ·造纸工业环境保护概况 | 第9-11页 |
| ·我国非木材纤维原料制浆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我国蔗渣原料利用状况 | 第12-13页 |
| ·蒸煮过程中甲醇的产生及危害 | 第13-14页 |
| ·甲醇的化学性质及危害 | 第13页 |
| ·制浆过程甲醇的产生机理 | 第13-14页 |
| ·国内外制浆过程中甲醇发生量及其机理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气相色谱分析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 第16-22页 |
| ·色谱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实验原料 | 第23页 |
|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 ·蒸煮 | 第24页 |
| ·黑液的收集方法 | 第24页 |
| ·气相色谱条件及甲醇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 ·黑液残碱的测定 | 第25页 |
| ·纸浆卡伯值的测定 | 第25页 |
| ·细浆得率及筛渣率的测定 | 第25页 |
| ·木素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 ·聚戊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57页 |
| ·顶空-气相色谱法在甲醇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 ·顶空气相色谱中甲醇的定性分析 | 第26页 |
| ·顶空-气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6页 |
| ·蔗渣蒸煮黑液中醇盐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26-28页 |
| ·蔗渣烧碱-蒽醌法黑液标准曲线绘制与甲醇含量计算 | 第28-30页 |
| ·蔗渣烧碱-蒽醌法蒸煮的甲醇发生量 | 第30-36页 |
| ·用碱量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 ·蒽醌用量对甲醉发生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蒸煮温度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低蒸煮温度下保温时间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高蒸煮温度下保温时间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蔗渣烧碱-蒽醌法蒸煮的甲醇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36-42页 |
| ·纸浆卡伯值与甲醇发生量的关系 | 第36页 |
| ·木素溶出率、聚戊糖溶出率与甲醇发生量的关系 | 第36-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蔗渣硫酸盐法黑液标准曲线绘制与甲醇含量计算 | 第43-44页 |
| ·硫酸盐法游离甲醇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4页 |
| ·硫酸盐法总甲醇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4页 |
| ·蔗渣硫酸盐法蒸煮的甲醇发生量 | 第44-48页 |
| ·用碱量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硫化度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最高温度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保温时间对甲醇发生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蔗渣硫酸盐法甲醇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 | 第48-53页 |
| ·卡伯值与甲醇发生量的关系 | 第48-49页 |
| ·木素溶出率、聚戊糖溶出率与甲醇发生量的关系 | 第49-53页 |
| ·小结 | 第53页 |
| ·几种贮存方法不同的蔗渣原料甲醇发生量 | 第53-57页 |
| ·湿法贮存的蔗渣甲醇发生量 | 第53-55页 |
| ·湿法贮存后湿法备料的蔗渣甲醇发生量 | 第55-57页 |
| 4 结论 | 第57-59页 |
|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 ·蔗渣(干法贮存)烧碱-蒽醌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条件与甲醇发生量关系 | 第57页 |
| ·蔗渣(干法贮存)烧碱-蒽醌法蒸煮过程中木素、聚戊糖溶出率与甲醇发生量关系 | 第57页 |
| ·蔗渣(干法贮存)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条件与甲醇发生量的关系 | 第57-58页 |
| ·蔗渣(干法贮存)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木素、聚戊糖溶出率与甲醇发生量的关系 | 第58页 |
| ·创新之处 | 第58-59页 |
| 5 展望 | 第59-60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 8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