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环境下汉语连续语音声调识别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引言 | 第12-15页 |
| ·语音信号概述 | 第12-13页 |
|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 ·汉语连续声调识别的发展 | 第15-17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 第2章 语音增强 | 第20-44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噪声源 | 第21-22页 |
| ·传统语音增强方法 | 第22-27页 |
| ·谱减法 | 第22页 |
| ·基于语音模型的增强方法 | 第22-25页 |
| ·子空间语音增强 | 第25-27页 |
| ·新的子空间语音增强算法 | 第27-38页 |
| ·噪声子空间跟踪 | 第28-30页 |
| ·信号维度估计 | 第30-32页 |
| ·混合子空间语音去噪 | 第32-34页 |
| ·实验与分析 | 第34-38页 |
| ·基于复合稀疏字典语音增强 | 第38-43页 |
| ·K-SVD算法 | 第38-40页 |
| ·复合稀疏字典 | 第40-41页 |
| ·实验和分析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连续语音的端点检测 | 第44-52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利用双门限法检测语音端点 | 第44-47页 |
| ·短时能量 | 第45-46页 |
| ·短时平均过零点率 | 第46-47页 |
| ·基于时域互相关函数的端点检测 | 第47-48页 |
| ·相关系数 | 第47-48页 |
| ·互相关函数 | 第48页 |
| ·语音端点检测实验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语音的基音周期提取方法 | 第52-66页 |
| ·引言 | 第52-53页 |
| ·传统的基音周期检测的方法 | 第53-54页 |
| ·基于短时平均幅度差的基音周期检测 | 第53-54页 |
| ·基于倒谱的基音周期估计 | 第54页 |
| ·逆滤波法基音周期估计 | 第54页 |
| ·基于自相关函数的基音周期估计 | 第54-60页 |
| ·预处理 | 第55页 |
| ·自相关法基音检测原理 | 第55-59页 |
| ·语音基频检测后处理 | 第59-60页 |
| ·基音周期估计实验 | 第60-63页 |
| ·噪声对基音频率检测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基频曲线平滑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 第5章 基于相邻信息的连续声调识别 | 第66-90页 |
| ·引言 | 第66-68页 |
| ·声母 | 第66-67页 |
| ·韵母 | 第67页 |
| ·孤立字声调 | 第67-68页 |
| ·连续语音的声调变化规律 | 第68-74页 |
| ·连续声调协同作用分析 | 第69-71页 |
| ·连续声调模型分析 | 第71-74页 |
| ·连续语音声调识别 | 第74-80页 |
| ·语音预处理 | 第75页 |
| ·声调预识别 | 第75-77页 |
| ·声调预测 | 第77-80页 |
| ·连续声调识别实验 | 第80-89页 |
| ·语音增强对基频曲线影响 | 第80-84页 |
| ·连续语音声调识别实验 | 第84-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90-91页 |
|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 致谢 | 第98-10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