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发芽至苗期耐冷性资源鉴定及遗传分析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低温冷害概况和冷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5-18页
     ·低温冷害定义第15-16页
     ·低温冷害的类型第16-17页
     ·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7-18页
   ·玉米耐冷性机制研究第18-20页
     ·光合作用第18-19页
     ·细胞膜组分及膜脂过氧化第19-20页
     ·钙信使系统机制第20页
   ·玉米耐冷性鉴定研究第20-28页
     ·耐冷性鉴定方法第20-21页
     ·耐冷性评价指标第21-26页
     ·耐冷性综合评价方法第26-27页
     ·玉米种质资源的耐冷性鉴定评价第27-28页
   ·玉米耐冷性相关性状遗传研究进展第28-30页
   ·玉米耐冷性QTL定位研究进展第30-3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2-35页
第二章 玉米发芽至苗期耐冷性鉴定指标的筛选与体系的建立第35-59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供试材料第35页
     ·试验设计第35-37页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7-39页
     ·数据分析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54页
     ·自然低温处理耐冷性鉴定分析第39-41页
     ·发芽期耐冷性鉴定分析第41-43页
     ·芽期耐冷性鉴定分析第43-48页
     ·苗期耐冷性鉴定分析第48-54页
   ·讨论第54-57页
     ·发芽期耐冷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的确定第54页
     ·芽期耐冷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的确定第54-55页
     ·苗期耐冷性与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第55-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玉米种质资源发芽至苗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第59-71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供试材料第59页
     ·试验设计第59-60页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0页
     ·数据分析第60-61页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发芽期耐冷性鉴定第61-62页
     ·芽期耐冷性鉴定第62-64页
     ·苗期耐冷性鉴定第64-66页
     ·不同地区间玉米自交系的耐冷性差异第66-67页
     ·玉米自交系不同时期耐冷性的相关分析第67-68页
   ·讨论第68-69页
     ·发芽至苗期耐冷性鉴定、筛选第68页
     ·不同地区间自交系的耐冷性差异第68-69页
     ·玉米自交系不同时期耐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第69页
   ·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玉米发芽至苗期耐冷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第71-85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供试材料第71-72页
     ·试验方法第72页
     ·数据分析第72-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81页
     ·玉米DH群体耐冷相关指标的方差分析和次数分布第73-76页
     ·玉米DH群体不同时期耐冷性的相关分析第76-77页
     ·玉米DH群体耐冷性分离分析遗传模型第77-78页
     ·玉米DH群体耐冷性最适遗传模型遗传参数的估计第78-81页
   ·讨论第81-83页
     ·利用DH群体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第81页
     ·玉米耐冷性的遗传机制第81-82页
     ·对玉米耐冷育种的启示第82-83页
   ·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玉米发芽至苗期耐冷性的QTL初步定位第85-101页
   ·材料与方法第85-89页
     ·供试材料第85页
     ·表型性状考察第85-86页
     ·QTL分析第86-89页
   ·结果与分析第89-96页
     ·群体连锁图谱构建第89-93页
     ·耐冷性的QTL初步定位第93-96页
   ·讨论第96-98页
     ·玉米发芽至苗期耐冷性QTL初步定位第96-97页
     ·标记偏分离对QTL定位结果的影响第97-98页
     ·QTL定位结果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第98页
   ·小结第98-101页
第六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第101-103页
   ·主要结论第101-102页
   ·研究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3页
附表Ⅰ 276份玉米自交系名称及来源第113-117页
附表Ⅱ 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的113对SSR引物第117-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2浓度对寒地粳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生理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乌塌菜和白菜臺核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