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爆炸硬化技术 | 第17-19页 |
·爆炸硬化用炸药研究 | 第19-22页 |
·高锰钢硬化机理研究 | 第22-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4页 |
第2章 爆炸硬化专用炸药研究 | 第34-48页 |
·引言 | 第34页 |
·炸药配方确定 | 第34-41页 |
·爆炸硬化专用炸药性能要求 | 第34-35页 |
·炸药成份的选择及制备 | 第35-37页 |
·起爆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机械感度测试 | 第38-41页 |
·爆炸硬化用炸药的爆轰参数测试及计算 | 第41-44页 |
·爆速测试 | 第42-43页 |
·其它爆轰参数的计算 | 第43-44页 |
·冷冻实验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第3章 高锰钢爆炸硬化实验研究 | 第48-58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炸药厚度对硬化表面硬度的影响 | 第49-52页 |
·爆炸硬化次数对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6页 |
·爆炸硬化实验 | 第52-5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第4章 高锰钢爆炸硬化理论模型 | 第58-76页 |
·引言 | 第58页 |
·已有爆炸硬化理论分析 | 第58-62页 |
·高锰钢爆炸硬化的理论模型 | 第62-74页 |
·高锰钢试件表面上的初始参数计算 | 第63-69页 |
·爆轰波作用到高锰钢表面上的冲量计算 | 第69-73页 |
·硬度增量与冲量之间的关系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第5章 高锰钢爆炸硬化的数值模拟 | 第76-90页 |
·引言 | 第76页 |
·模拟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76-80页 |
·模拟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76-78页 |
·SPH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78-80页 |
·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80-82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80-81页 |
·材料模型及参数的确定 | 第81-82页 |
·高锰钢爆炸硬化过程的模拟 | 第82-85页 |
·对比分析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第6章 爆炸硬化前后高锰钢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 | 第90-112页 |
·引言 | 第90页 |
·微观结构 | 第90-94页 |
·爆炸硬化前后高锰钢金相组织结构 | 第90-93页 |
·爆炸硬化后高锰钢TEM分析 | 第93-94页 |
·硬度梯度 | 第94-98页 |
·未爆炸硬化高锰钢的硬度梯度 | 第94-95页 |
·爆炸硬化高锰钢试件硬度梯度 | 第95-97页 |
·爆炸硬化前后硬度梯度对比分析 | 第97-98页 |
·抗拉强度 | 第98-101页 |
·未爆炸硬化高锰钢的抗拉强度 | 第98-99页 |
·爆炸硬化高锰钢的抗拉强度 | 第99-100页 |
·爆炸硬化前后抗拉强度对比分析 | 第100-101页 |
·延伸率 | 第101-105页 |
·未爆炸硬化高锰钢的延伸率 | 第102-103页 |
·爆炸硬化高锰钢的延伸率 | 第103-104页 |
·爆炸硬化前后延伸率对比 | 第104-105页 |
·冲击韧性 | 第105-109页 |
·未爆炸硬化高锰钢的冲击韧性 | 第105-106页 |
·爆炸硬化高锰钢的冲击韧性 | 第106-108页 |
·爆炸硬化前后高锰钢冲击韧性对比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第7章 高锰钢辙叉爆炸硬化及其应用 | 第112-124页 |
·引言 | 第112-113页 |
·高锰钢辙叉试件爆炸硬化 | 第113-119页 |
·在钢板上对高锰钢辙叉试件进行爆炸硬化实验 | 第113-115页 |
·在空中对高锰钢辙叉试件爆炸硬化实验 | 第115-117页 |
·在沙土上对高锰钢辙叉试件进行爆炸硬化实验 | 第117-119页 |
·整体高锰钢辙叉爆炸硬化及应用 | 第119-122页 |
·整体高锰钢辙叉爆炸硬化 | 第119-121页 |
·爆炸硬化后高锰钢辙叉实际应用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 | 第124-128页 |
·全文总结 | 第124-12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