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软弱板岩水理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软弱板岩蠕变特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软岩隧道支护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板岩水理特性试验研究 | 第18-33页 |
·板岩成分及微观结构研究 | 第18-21页 |
·成分、含量测试结果 | 第19页 |
·内部结构分析 | 第19-21页 |
·板岩吸水性试验研究 | 第21-23页 |
·试验设备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2-23页 |
·板岩膨胀性试验研究 | 第23-24页 |
·膨胀性试验 | 第23-24页 |
·板岩膨胀机理初步分析 | 第24页 |
·板岩崩解试验研究 | 第24-26页 |
·单轴压缩条件下板岩试验研究 | 第26-30页 |
·板岩单轴压缩试验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 第27-29页 |
·试验数据整理 | 第29页 |
·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29-30页 |
·板岩水理性机理分析 | 第30-32页 |
·水的赋存状态 | 第30页 |
·接触角变化 | 第30-31页 |
·微观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板岩蠕变试验研究 | 第33-44页 |
·蠕变试验 | 第33-35页 |
·试验目的 | 第33页 |
·试验设备 | 第33-34页 |
·试验步骤 | 第34-3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试验应力应变曲线 | 第35页 |
·蠕变基本规律 | 第35-36页 |
·板岩蠕变本构模型 | 第36-39页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9-42页 |
·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39-40页 |
·板岩蠕变参数确定 | 第40-42页 |
·水对板岩蠕变的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软弱板岩隧道开挖与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 第44-65页 |
·工程概况 | 第44-45页 |
·地形地貌 | 第44页 |
·地层岩性 | 第44-45页 |
·地质构造 | 第45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5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5-47页 |
·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计算中参数取值及工况描述 | 第46-47页 |
·模拟计算的步骤 | 第47页 |
·蠕变影响分析 | 第47-54页 |
·考虑蠕变和不考虑蠕变的情况的位移分析 | 第48-51页 |
·考虑蠕变和不考虑蠕变的情况的应力分析 | 第51-52页 |
·考虑蠕变和不考虑蠕变的情况的锚喷支护分析 | 第52-54页 |
·超前小导管不注浆影响分析 | 第54-58页 |
·超前小导管不注浆和普通锚喷支护的情况的位移分析 | 第54-56页 |
·超前小导管不注浆和普通锚喷支护的情况的应力分析 | 第56-57页 |
·超前小导管不注浆和普通锚喷支护的情况的锚喷支护分析 | 第57-58页 |
·四种工况数值分析 | 第58-63页 |
·四种工况的位移分析 | 第58-61页 |
·四种工况的应力分析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正团冲隧道监控量测及其成果分析 | 第65-73页 |
·监控量测的一般要求 | 第65页 |
·监控量测目的 | 第65页 |
·量测项目 | 第65页 |
·拱顶下沉量测和周边位移量测 | 第65-67页 |
·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量测概况 | 第65-67页 |
·量测信息处理的函数选择 | 第67页 |
·拱顶下沉分析 | 第67-69页 |
·周边位移收敛分析 | 第69-72页 |
·水平测线AB回归分析 | 第69-71页 |
·水平测线CD回归分析 | 第71-72页 |
·信息反馈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