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投掷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15页 |
|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任务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 ·国内有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外有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 第13页 |
| ·国内有关投掷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5-18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8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42页 |
| ·我国女子投掷项目运动员、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 第18-26页 |
| ·运动员基本情况 | 第18-24页 |
| ·教练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 ·我国女子投掷项目后备人才训练现状 | 第26-31页 |
| ·训练内容、训练计划和训练大纲的执行情况 | 第26-28页 |
| ·监控和恢复措施 | 第28-30页 |
| ·优秀运动员的选材状况以及培养输送渠道 | 第30-31页 |
| ·我国女子投掷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现状 | 第31-33页 |
| ·我国女子投掷项目竞赛制度现状 | 第33-35页 |
| ·影响我国女子投掷项目后备力量培养的因素分析 | 第35-42页 |
| ·教练员因素 | 第35-36页 |
| ·运动员因素 | 第36-40页 |
| ·训练场地、设施因素 | 第40页 |
| ·科研状况因素 | 第40-41页 |
| ·管理制度因素 | 第41-42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2页 |
| ·建议 | 第42-44页 |
| ·加强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 | 第42页 |
|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解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 第42-43页 |
| ·加强训练的科学性 | 第43页 |
| ·建立和完善竞赛制度 | 第43页 |
| ·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培养所需的场地和设施 | 第43页 |
| ·完善后备人才管理体系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件(一) | 第48-52页 |
| 附件(二) | 第52-55页 |
| 附件(三) | 第55-57页 |
| 附件(四)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