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南山口铁路沿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以及数据来源 | 第15-1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研究区的地理位置介绍 | 第15-16页 |
·格尔木市自然资源条件概况 | 第16页 |
·格尔木市经济条件概况 | 第16页 |
·数据来源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数据预处理 | 第18-22页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18-22页 |
·大气辐射校正 | 第18-19页 |
·几何校正 | 第19-22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研究 | 第22-28页 |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标准 | 第22页 |
·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 | 第22-24页 |
·影像解译 | 第22-23页 |
·分类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精度评价 | 第24-28页 |
第五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 第28-41页 |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方法 | 第28-37页 |
·研究区土地利用速度变化 | 第28-30页 |
·研究区土地利用幅度变化 | 第30-31页 |
·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其转移率分析 | 第31-35页 |
·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 | 第35-37页 |
·线状缓冲带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37-39页 |
·格尔木缓冲带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39-41页 |
第六章 驱动力分析 | 第41-49页 |
·研究区自然驱动力分析 | 第41-42页 |
·研究区社会驱动力分析 | 第42-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