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青藏高原降水系统及降水的性质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第11页 |
| ·亚洲季风区和副热带北美地区降水特征研究 | 第11-12页 |
| ·青藏高原与其相关区域的降水对比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特色和创新点 | 第13页 |
| ·论文所使用的数据资料介绍 | 第13-17页 |
| ·美国犹他大学 TRMM 卫星资料 | 第13-16页 |
| ·ERA-interim 再分析资料 | 第16-17页 |
| ·研究区域设定 | 第17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TRMM 卫星像素元数量的时空统计特征 | 第18-22页 |
| ·分析方法 | 第18页 |
| ·像素元数量的水平分布 | 第18-20页 |
| ·像素元数量的日变化特征及数据时间分辨率的确定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中国地区与副热带北美地区上降水系统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 | 第22-38页 |
| ·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RPF 发生频次的水平空间分布 | 第24-27页 |
| ·RPF 发生频次的日变化特征 | 第27-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青藏高原与亚洲季风区上空降水系统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 | 第38-5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 ·RPF 的水平尺度特征 | 第39-41页 |
| ·RPF 的垂直结构 | 第41-43页 |
| ·RPF 中的对流强度 | 第43-47页 |
| ·RPF 中 40dBZ 雷达回波达到的最大高度情况 | 第45页 |
| ·RPF 中 85GHz 最低订正极化亮温情况 | 第45-46页 |
| ·RPF 中发生的闪电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 第50-54页 |
| ·全文总结 | 第50-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62页 |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