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空间变异及分布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确定区域以及找出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 ·统计技术与GIS相结合 | 第11页 |
| ·污染的模拟以及机理研究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论文总体框架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16-3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 ·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数据 | 第17-23页 |
| ·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及其分布频率 | 第18-19页 |
| ·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地域性差异 | 第19-20页 |
| ·不同采样井深度硝态氮污染状况 | 第20-21页 |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硝态氮污染情况 | 第21页 |
| ·不同用途水井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 | 第21-23页 |
| ·相关数据 | 第23-31页 |
| ·土壤数据 | 第23-27页 |
| ·地下水模数数据 | 第27-28页 |
| ·氮肥施用量数据 | 第28-29页 |
| ·降水数据 | 第29页 |
| ·高程与坡度数据 | 第29-31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基于地统计方法的地下水硝态氮空间分布 | 第32-43页 |
| ·基本原理 | 第32-36页 |
| ·空间插值 | 第32页 |
| ·地统计法 | 第32-35页 |
| ·协克里金插值法 | 第35-36页 |
| ·地统计分析过程 | 第36页 |
| ·探索性数据分析 | 第36-40页 |
| ·数据检查 | 第36-37页 |
| ·趋势分析 | 第37-38页 |
| ·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 ·模型拟合 | 第40-41页 |
| ·模型比较 | 第41-42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地下水硝态氮空间分布 | 第43-51页 |
| ·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 ·人工神经元网络 | 第43-44页 |
| ·BP神经网络 | 第44页 |
| ·网络构建 | 第44-46页 |
| ·网络训练与模拟 | 第46-48页 |
| ·误差监测 | 第48-49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空间分布情况与分析 | 第51-62页 |
| ·地统计方法与神经网络方法模拟结果比较 | 第51-58页 |
| ·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分析 | 第58-59页 |
| ·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 | 第59-60页 |
| ·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治理意见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2-6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62-63页 |
| ·问题及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