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中药渣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重金属废水概述第10-15页
     ·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0页
     ·重金属废水污染的特点第10-11页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第11页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第11-12页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第12-15页
       ·化学法第12-13页
       ·物理化学法第13-14页
       ·生物法第14-15页
   ·活性炭概述第15-19页
     ·活性炭发展概况第15-16页
     ·活性炭的制备原料及分类第16-17页
       ·活性炭的制备原料第16页
       ·活性炭的分类第16-17页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第17-19页
       ·炭化第17页
       ·活化第17-19页
   ·中药渣资源状况及应用现状第19-24页
     ·我国中药渣资源状况第19-20页
     ·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第20-24页
   ·课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课题背景第24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25-33页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实验材料第25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实验方法第26-33页
     ·制备实验方法第26-27页
       ·中药渣成分的测定第26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的制备第26-27页
     ·分析方法第27-29页
       ·活性炭的得率、亚甲基蓝脱色率和碘吸附值的测定第27-28页
       ·活性炭渗滤液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活性炭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的测定第29页
       ·活性炭的热重(TGA)分析第29页
       ·活性炭表面形态的分析第29页
       ·活性炭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第29页
       ·活性炭 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第29页
     ·吸附实验方法第29-33页
       ·模拟重金属废水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9-30页
       ·活性炭对重金属废水的静态吸附试验第30-31页
       ·吸附等温线第31页
       ·活性炭的再生试验第31-33页
第三章 中药渣基活性炭的制备第33-44页
   ·中药渣的基本性质第33页
   ·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活化剂的确定第33-34页
   ·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过程中各种单因素对碘吸附值和得率的影响第34-40页
     ·氯化锌浓度第34-36页
     ·固液比的影响第36-37页
     ·活化温度第37-38页
     ·活化时间第38-40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中药渣基活性炭的表征第44-56页
   ·孔结构第44-46页
     ·低温氮气吸附等温线第44-45页
     ·孔隙性质第45-46页
   ·表面形态第46-47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的 XRD 分析第47-49页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49-52页
   ·热重(TGA)分析第52-54页
   ·活性炭的程序升温氧化(TPO)分析第54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中药渣基活性炭对重金属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第56-70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对含铜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第56-60页
     ·活性炭投加量的影响第56-57页
     ·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第57-58页
     ·pH 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第58-59页
     ·吸附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第59-60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对含铅废水的吸附研究第60-63页
     ·活性炭投加量的影响第60-61页
     ·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第61-62页
     ·pH 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第62页
     ·吸附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第62-63页
   ·吸附等温线第63-68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第63-66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第66-68页
     ·中药渣基活性炭对铜、铅离子的等温吸附比较第68页
   ·活性炭的再生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70-73页
   ·主要结论第70-71页
   ·主要问题与建议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Bi2O3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下一篇:酸催化甘油—丙酮缩醛反应制丙酮缩甘油的催化剂及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