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页 |
·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方法 | 第10-14页 |
·农业方法防治 | 第11-12页 |
·物理防治的方法 | 第12页 |
·生物防治的方法 | 第12-13页 |
·抗病育种 | 第13页 |
·微生物源及植物源农药防治法 | 第13-14页 |
·化学防治 | 第14页 |
·化学杀线虫剂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杀线虫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杀线虫剂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影响烟草根结线虫发生程度的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 第17-24页 |
·概述 | 第17页 |
·因素分析 | 第17-19页 |
·土壤温度 | 第17-18页 |
·土壤质地及含水量 | 第18页 |
·品种的抗病性 | 第18-19页 |
·分布规律研究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分布规律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豫西烟区烟草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 第24-32页 |
·鉴定方法 | 第24-29页 |
·传统形态学鉴定法 | 第24-25页 |
·鉴别寄主鉴定法 | 第25-26页 |
·细胞遗传学鉴定法 | 第26页 |
·同功酶电泳鉴定法 | 第26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 第26-29页 |
·烟草根结线虫样品的采集保存 | 第29页 |
·根结线虫样品的采集 | 第29页 |
·样品的繁殖与保存 | 第29页 |
·雌虫会阴花纹观察 | 第29-30页 |
·根结线虫的分离 | 第29-30页 |
·根结线虫的固定 | 第30页 |
·会阴花纹的制作 | 第30页 |
·鉴别寄主试验 | 第30-31页 |
·播种 | 第30页 |
·接种 | 第30页 |
·观察 | 第30-31页 |
·鉴别结果观察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烟草损失估计的数学模型 | 第32-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田间试验 | 第32页 |
·盆栽试验研究 | 第32-33页 |
·结果分析及其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烟草根结线虫病对烟草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33页 |
·烟草根结线虫的初始密度与烟草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 | 第33-34页 |
·烟草根结线虫的初始密度与烟草根结指数的关系 | 第34页 |
·各级病株的单株产量损失模型 | 第34-35页 |
·群体产量的损失模型研究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新型防治根结线虫药剂筛选 | 第36-41页 |
·根结线虫药剂的药效研究 | 第36-38页 |
·对根结线虫的毒力测定 | 第36-37页 |
·对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研究 | 第37-38页 |
·试验基本情况 | 第38页 |
·试验设计 | 第38页 |
·防治效果计算及其试验数据的分析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1-42页 |
·总结 | 第41页 |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