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境区构成要素研究及框架性评价体系构建--以喀拉峻草原为例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1 绪论 | 第14-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资料来源与分析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资料来源与分析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综述小结 | 第22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旅游美学理论 | 第22-23页 |
·旅游体验理论 | 第23-24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24-25页 |
·格式塔心理学 | 第25页 |
·原真性与完整性 | 第25-28页 |
3 旅游境区基础研究 | 第28-52页 |
·旅游境区的概念与特征 | 第28-29页 |
·旅游境区的概念 | 第28页 |
·旅游境区的特征 | 第28-29页 |
·旅游境区构成要素研究 | 第29-33页 |
·生境支撑系统分析 | 第29-30页 |
·胜境支撑系统分析 | 第30-31页 |
·理境支撑系统分析 | 第31-32页 |
·情境支撑系统分析 | 第32-33页 |
·相关评价方法研究 | 第33-52页 |
·景观资源评价标准 | 第33页 |
·生态环境资源评价标准 | 第33-37页 |
·景观视觉环境评价标准 | 第37-39页 |
·软环境资源评价标准 | 第39-46页 |
·产业资源评价标准 | 第46-50页 |
·品牌资源评价标准 | 第50-52页 |
4 旅游境区评价体系构建 | 第52-64页 |
·旅游境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2-54页 |
·评价指标权重测算方法 | 第54-55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5-58页 |
·旅游境区评价标准体系 | 第58-64页 |
5 旅游境区实证研究-喀拉峻草原 | 第64-77页 |
·生境系统要素提取 | 第65-67页 |
·生态系统 | 第65页 |
·区域环境质量 | 第65-67页 |
·胜境系统要素提取 | 第67-70页 |
·景观视觉环境 | 第67-68页 |
·景观独特性 | 第68页 |
·景观规模与结构 | 第68-69页 |
·景观文化气息 | 第69页 |
·景观体验性 | 第69-70页 |
·理境系统要素提取 | 第70-71页 |
·生活场所 | 第70页 |
·原住居民 | 第70-71页 |
·生活方式 | 第71页 |
·民俗与工艺 | 第71页 |
·情境系统要素提取 | 第71-73页 |
·基础设施 | 第71-72页 |
·人员素质 | 第72页 |
·好客度 | 第72-73页 |
·评价结果及建议 | 第73-77页 |
·评价结果 | 第73-75页 |
·措施与建议 | 第75-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A | 第83-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9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