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滇东南千枚岩体滑坡的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千枚岩滑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岩土体抗剪强度与水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滑坡防治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9-21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千枚岩滑坡类型统计第22-34页
   ·千枚岩滑坡的主要类型第22-26页
     ·全-强风化界面滑坡第23-24页
     ·强-中风化界面滑坡第24-25页
     ·穿层滑坡第25-26页
   ·千枚岩物理指标的数值统计分析第26-30页
     ·全风化千枚岩的数值统计分析第27-28页
     ·强风化千枚岩的数值统计分析第28-30页
   ·千枚岩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第30-34页
     ·全风化千枚岩内聚力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第30-31页
     ·全风化千枚岩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第31-32页
     ·强风化千枚岩内聚力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第32页
     ·强风化千枚岩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第32-34页
第三章 典型滑坡特征分析第34-49页
   ·自然地理条件第34-37页
     ·地理位置及交通第34-35页
     ·气象水文第35-36页
     ·区域经济概况第36-37页
   ·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第37-39页
     ·地形地貌第37-38页
     ·地层岩性第38-39页
   ·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第39-41页
     ·地质构造第39-40页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40-41页
   ·水文地质第41-42页
     ·松散岩类孔隙水第41-42页
     ·基岩裂隙水第42页
     ·碳酸盐岩岩溶水第42页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第42页
   ·麻栗坡地震局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第42-49页
     ·地震局滑坡基本特征第43-44页
     ·滑面及滑床特征第44-46页
     ·地震局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影响因素第46-49页
第四章 地震局滑坡稳定性分析第49-54页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选取第49页
   ·稳定性计算参数的确定第49-51页
     ·天然重度第49-50页
     ·抗剪强度第50页
     ·饱水抗剪强度第50-51页
   ·计算工况的确定第51页
   ·计算剖面的选择第51页
   ·计算公式第51-53页
   ·稳定性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3-54页
第五章 双层滑坡的防治设计第54-66页
   ·设计工况和标准的确定第54页
   ·滑坡治理方案的确定第54-57页
     ·地震局滑坡防治方案一第55-56页
     ·地震局滑坡防治方案二第56页
     ·滑坡防治方案的比选第56-57页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第57-66页
     ·计算方法的确定第57-58页
     ·抗滑桩内力计算第58-59页
     ·抗滑桩结构计算第59-63页
     ·锚索的设计第63-66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66-68页
   ·结论第66-67页
   ·建议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73页
附图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滇西南澜沧江构造带江桥地区芒汇河组的重新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下一篇:云南澜沧县打马河铅锌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