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冲击破碎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冲击破碎理论研究状况 | 第10页 |
§1-2-2 脆性材料冲击动力学以及破坏波 | 第10-11页 |
§1-2-3 应力波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 第11页 |
§1-3 岩石破碎模拟仿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单颗粒金刚石切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圆锯片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1-6-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6-2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有限单元法及ANSYS/LS‐DYNA算法研究 | 第16-25页 |
§2-1 有限元方法 | 第16-17页 |
§2-1-1 有限单元法的产生和发展 | 第16-17页 |
§2-1-2 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7页 |
§2-2 ANSYS/LS‐DYNA | 第17-18页 |
§2-2-1 LS-DYNA | 第17-18页 |
§2-2-2 LS-DYNA输入文件的生成与修改 | 第18页 |
§2-3 LS-DYNA算法研究 | 第18-24页 |
§2-3-1 LS-DYNA 显式算法和隐式算法 | 第18-19页 |
§2-3-2 ANSYS/LS-DYNA 3D算法基础 | 第19-22页 |
§2-3-2-1 控制方程 | 第19页 |
§2-3-2-2 边界条件 | 第19-20页 |
§2-3-2-3 空间有限元离散化 | 第20-22页 |
§2-3-3 侵彻过程中适用的接触算法 | 第22-24页 |
§2-3-3-1 动力约束 | 第22页 |
§2-3-3-2 对称罚函数 | 第22页 |
§2-3-3-3 应力波算法与人工体积粘性 | 第22-23页 |
§2-3-3-4 ALE和Euler方法 | 第23页 |
§2-3-3-5 接触类型及其特性 | 第23-24页 |
§2-3-3-6 高速碰撞中接触滑移面的处理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单颗粒金刚石切削岩石研究 | 第25-39页 |
§3-1 岩石损伤机理 | 第25-27页 |
§3-1-1 岩石损伤力学概述 | 第25-26页 |
§3-1-2 岩石的细观结构特征 | 第26页 |
§3-1-3 岩石裂纹的扩展分析 | 第26页 |
§3-1-4 岩石的细观结构模型 | 第26-27页 |
§3-2 侵彻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2-1 侵彻问题的有限元模拟 | 第27页 |
§3-2-2 侵彻问题的有限元网格描述 | 第27-28页 |
§3-3 岩石材料模型 | 第28-30页 |
§3-3-1 岩石裂纹与断裂理论 | 第28-29页 |
§3-3-2 岩石材料模型选择 | 第29-30页 |
§3-4 数据设定 | 第30-31页 |
§3-4-1 协调单位系统 | 第30页 |
§3-4-2 接触设定 | 第30-31页 |
§3-5 裂纹扩展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3-5-1 网格划分 | 第31页 |
§3-5-2 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3-6 裂纹扩展仿真分析 | 第32-38页 |
§3-6-1 求解 | 第32-33页 |
§3-6-2 裂纹扩展分析及受力 | 第33-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圆锯片切削岩石研究 | 第39-57页 |
§4-1 建模和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39-41页 |
§4-2 定义材料模型 | 第41-45页 |
§4-3 初始参数设置 | 第45页 |
§4-4 输出文件的设置 | 第45-46页 |
§4-5 圆锯片切削岩石分析 | 第46-56页 |
§4-5-1 求解 | 第46页 |
§4-5-2 仿真效果及分析 | 第46-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7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