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国内外耕地资源安全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国内外能值分析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2-31页 |
·行政区划 | 第22页 |
·自然状况 | 第22-24页 |
·地貌 | 第23页 |
·气候与水文 | 第23页 |
·土壤 | 第23-24页 |
·植被 | 第24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4-25页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25页 |
·耕地资源状况 | 第25-31页 |
·数量变化 | 第25-27页 |
·空间分布 | 第27-28页 |
·耕地利用情况 | 第28-29页 |
·耕地后备资源状况 | 第29-31页 |
3 基于能值分析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构建 | 第31-49页 |
·能值分析方法 | 第31-39页 |
·基本概念 | 第31-33页 |
·能值分析理论在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中的运用 | 第33-35页 |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中能值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35-39页 |
·基于能值分析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9-49页 |
·设计思想 | 第39-40页 |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2页 |
·基础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指标说明 | 第43-49页 |
4 常德市耕地资源安全评价 | 第49-78页 |
·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评价 | 第49-62页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9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9-54页 |
·计算安全指数及确定安全阈值 | 第54-56页 |
·安全状态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耕地资源安全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62-69页 |
·评价结果 | 第62-65页 |
·空间差异分析 | 第65-69页 |
·耕地安全趋势预测 | 第69-78页 |
·灰色模型预测方法 | 第69-72页 |
·预测结果 | 第72-75页 |
·安全趋势分析 | 第75-7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8-84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常德市耕地资源安全的建议 | 第79-82页 |
·控制耕地总量,提高耕地质量,挖潜耕地后备资源,提升耕地资源力 | 第79页 |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促使社会力不断增强 | 第79-81页 |
·减少耕地环境负载,促进耕地耕地资源系统生态平衡 | 第81页 |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升耕地生产力,增加耕地经济能值产出 | 第81-82页 |
·加大对耕地资源系统科技的投入,促进耕地资源系统健全运行 | 第82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82-84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82-83页 |
·不足之处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