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GUI的软件图标可用性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研究背景及现状第10-11页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1-12页
   ·图形用户界面第12-14页
   ·图标第14-16页
     ·图形与图标第14-15页
     ·按钮、图标和工具栏第15-16页
   ·可用性第16-19页
第二章 认知与图形第19-31页
   ·认知心理学与信息加工论第19-21页
     ·物理符号系统第19-20页
     ·双重信息加工理论第20-21页
   ·图形的辨认与识别第21-24页
     ·模板匹配模式(Template matching mode):第22页
     ·原型匹配模式(Prototype matching mode):第22-23页
     ·特征分析模式和“鬼域”假说(pandemonium hypothesis)第23-24页
     ·傅里叶模式第24页
   ·记忆第24-26页
     ·三级模式第24-25页
     ·原型与图式第25-26页
     ·心理预期第26页
   ·图形语言第26-29页
     ·符号表现论第27-29页
     ·自然语言与图形第29页
   ·隐喻第29-31页
第三章 图标可用性调查第31-42页
   ·用户调查第31-34页
     ·用户第31-32页
     ·永久的中间用户第32-33页
     ·为不同体验水平的用户设计第33-34页
   ·用户模型第34-37页
     ·人物角色第34-36页
     ·用户目标第36-37页
   ·设计类软件图标识别性调查第37-41页
     ·概述第37-38页
     ·实验第38-40页
     ·数据分析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第四章 图标可用性测试第42-57页
   ·用户测试第43-51页
     ·测试参加者第43-45页
     ·任务策划及数据采集第45-47页
     ·测试过程第47-49页
       ·可用性实验室第49-50页
     ·测试周期第50-51页
   ·专家评估法第51-57页
     ·合适的状态反馈第51-52页
     ·图标应与用户现实世界相吻合第52-53页
     ·标准化和一致性第53-54页
     ·防错性与容错性第54-55页
     ·识别而非记忆第55页
     ·简洁的图标设计与科学的布局第55-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 1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第62-64页
附录 2 攻读硕士期间 UI 设计类相关作品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融资与民营资本进入研究--以恩施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