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引言 | 第9-10页 |
·风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数值风洞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唐代古建筑 | 第15-19页 |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 第16-17页 |
·唐代典型木构建筑 | 第17-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数值风洞模拟理论知识 | 第21-32页 |
·自然风特性及大气边界层理论 | 第21-23页 |
·自然风特性 | 第21页 |
·大气边界层理论 | 第21-23页 |
·计算流体力学及其控制方程 | 第23-25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 第23-24页 |
·计算流体力学及其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25-30页 |
·湍流概述 | 第25-26页 |
·标准的k 湍流模型(standard k model) | 第26-27页 |
·可实现(Realizable)k 湍流模型 | 第27-28页 |
·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 湍流模型 | 第28页 |
·RSM(Reynolds Stress equation Model)湍流模型 | 第28-29页 |
·SST k-ω湍流模型 | 第29-30页 |
·边界条件 | 第30页 |
·数值风洞模拟计算 | 第30-31页 |
·计算流体力学应用领域 | 第30-31页 |
·数值风洞模拟计算步骤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数值风洞模拟方法的验证 | 第32-43页 |
·引言 | 第32页 |
·封闭式双坡屋面(45°)房屋模型数值模拟 | 第32-39页 |
·计算域的确定 | 第33-34页 |
·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参考压力位置的确定 | 第35页 |
·湍流模型(壁面处理) | 第35页 |
·求解参数及收敛标准 | 第35-36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封闭式双坡屋面(30°)房屋模型数值模拟 | 第39-41页 |
·数值风洞模拟 | 第39-40页 |
·平均风压系数分布 | 第40页 |
·封闭式双坡屋面(30°)房屋体型系数与规范对比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典型仿唐古建筑定鼎门数值风洞模拟 | 第43-65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定鼎门数值模拟模型 | 第44-46页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63页 |
·速度分布 | 第46-48页 |
·湍动能分布 | 第48-49页 |
·平均风压系数分布 | 第49-63页 |
·工况一与工况二对比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典型仿唐古建筑定鼎门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 第65-75页 |
·引言 | 第65页 |
·风荷载标准值及风压沿高度变化系数 | 第65-67页 |
·风荷载体型系数 | 第67-72页 |
·定鼎门数值模拟体型系数 | 第67-70页 |
·风速对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影响 | 第70-71页 |
·风向角对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影响 | 第71-72页 |
·定鼎门风荷载体型系数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