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载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当前研究动态 | 第10-15页 |
| ·生物固定化概述 | 第10页 |
| ·固定化方法 | 第10-13页 |
| ·吸附法 | 第10-11页 |
| ·包埋法 | 第11-12页 |
| ·交联法 | 第12页 |
| ·共价键结合法 | 第12-13页 |
| ·固定化载体 | 第13-15页 |
| ·固定化载体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13-14页 |
| ·常用的固定化载体材料 | 第14-15页 |
| ·织物表面处理技术 | 第15-18页 |
| ·偶联剂处理 | 第15-17页 |
| ·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 | 第15-16页 |
| ·钛酸酯偶联剂表面处理 | 第16页 |
| ·铝酸酯偶联剂表面处理 | 第16-17页 |
| ·偶联剂与其他助剂协同处理 | 第17页 |
| ·织物表面的接枝处理 | 第17页 |
|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 第17-18页 |
| ·稀土表面处理 | 第18页 |
| ·有机硅烷偶联剂及其应用 | 第18-23页 |
| ·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其选择 | 第19-21页 |
| ·硅烷偶联剂应用方法 | 第21-23页 |
| ·玻璃表面的表征方法 | 第23-25页 |
| ·研究意义及内容特点 | 第25-27页 |
|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7-28页 |
| ·实验过程 | 第28-30页 |
| ·固定化载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 ·载体固定化脂肪酶 | 第29页 |
| ·固定化效率测定中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9-30页 |
| ·表征方法 | 第30-32页 |
| ·载体表面润湿性表征 | 第30页 |
| ·载体力学强度测定 | 第30页 |
| ·载体表面官能团测定 | 第30页 |
| ·载体表面形貌表征 | 第30页 |
| ·载体对脂肪酶固定化率的测定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49页 |
| ·载体制备条件探究 | 第32-33页 |
| ·硅烷溶液配制讨论 | 第32页 |
| ·预处理条件选择 | 第32-33页 |
| ·载体表面润湿性探究 | 第33-40页 |
| ·预处理对接触角的影响 | 第34页 |
| ·热处理对接触角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硅烷偶联剂种类对接触角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硅烷偶联剂溶液的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浸渍时间对接触角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反应温度对接触角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载体力学强度分析 | 第40-43页 |
| ·处理方式对载体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硅烷偶联剂溶液的浓度对纤维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反应时间对纤维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载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6页 |
| ·硅烷偶联剂种类对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硅烷偶联剂溶液的浓度对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 第44-46页 |
| ·载体表面形貌分析 | 第46-47页 |
| ·载体表面脂肪酶固定化效果探究 | 第47-49页 |
| ·考马斯亮蓝 G-250 法的原理和特点 | 第47-48页 |
| ·载体表面处理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附录 A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54页 |